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郭春丈》
《别郭春丈》全文
清 / 苏镜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邮亭弱柳碧毵毵,六载羁栖共岭南。

岂有遗书追范蠡,忍教挥手谢何戡。

棋兵甘让三齐霸,麈柄时亲两晋谭。

此后相思渺何处,桃花千尺忆汪潭。

(0)
鉴赏

此诗《别郭春丈》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苏镜潭所作。诗中以“邮亭弱柳碧毵毵”开篇,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弱柳轻拂,绿意盎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氛围。接着,“六载羁栖共岭南”,点明了两人共同度过的六年时光,地点在岭南,暗示了两地分隔的现实。

“岂有遗书追范蠡,忍教挥手谢何戡。”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深情。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曾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退;何戡则是唐代诗人,以善写离别诗著称。诗人以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不愿像他们那样分别,希望友情能够长久延续的愿望。

“棋兵甘让三齐霸,麈柄时亲两晋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友情比作棋局和麈柄(古代的一种手杖),暗示了友情的珍贵与不可替代。同时,也提到了历史上的齐国霸业和晋国的繁盛,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最后,“此后相思渺何处,桃花千尺忆汪潭。”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未来的思念之情。桃花千尺,象征着思念的深长,而汪潭则可能是诗人与友人共同回忆中的一个地点或象征,强调了即使相隔千里,思念之情依旧深厚。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介绍

苏镜潭
朝代:清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猜你喜欢

日本然上人·其二

奔趋客路困尘泥,蚁梦方酣蝶梦飞。

赖有啼鹃知此意,一声声劝不如归。

(0)

丰干寒山拾得图赞

三人必有我师,臭肉元同一味。

把手聚头,苏卢悉里。

只因一等饶舌,两个隐身无地。

可惜当初国清寺里,一队懞憧师僧,更没些子意智。

(0)

送小师游方

莫辞脚力造诸方,佛法无多要久长。

历尽崎岖到平地,归来掀倒破禅床。

(0)

颂古二首·其一

塞北平沙阔,黄河衮底流。

征帆才及岸,蛮狄一时收。

(0)

题李磐庵西潜图

何人意行山水重,草木惊笑来天风。

茅檐鸡飞犬升屋,屐声疾奏邻家翁。

逢迎初非乃翁事,盆盎净洁求无同。

一犁春雨饱膏沐,千顷秋日加曈昽。

恭惟耕稼我自出,敢与造物论丰凶。

树间井亦颇寒冽,门前石不烦磨砻。

愿公藉石饮此水,鸭猪肥大牛羊丰。

杖藜吾父坐吾祖,日望四海宽租庸。

太平果在放船手,此诗与画当无穷。

(0)

题刘夷叔诗稿后

蜜蜂于花似不薄,肥出两股中边甜。

嗅香嚼蜡总风味,不损花艳何其廉。

刘郎平生堕香国,老鬓不下花飞粘。

可怜酿蜜不满斛,空馀稚乳谁家檐。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