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刘毅贫时,一掷常百万。
君不见唐时郑虔,道高坎壈腹无饭。
英雄际会各有时,人生岂必皆如愿。
关中老翁燕蓟客,昔何慷慨今何怨。
王通无媒番叩关,扬雄有赋何由献。
君归射猎南山麓,得钱且学樊侯贩。
君不见刘毅贫时,一掷常百万。
君不见唐时郑虔,道高坎壈腹无饭。
英雄际会各有时,人生岂必皆如愿。
关中老翁燕蓟客,昔何慷慨今何怨。
王通无媒番叩关,扬雄有赋何由献。
君归射猎南山麓,得钱且学樊侯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送人还关中》,通过对刘毅和郑虔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际遇无常的感慨。首句以刘毅贫穷时豪掷千金的典故,暗示世事难料;次句则提到郑虔才华横溢却贫困饥饿,揭示了英雄落魄的无奈。诗人借此表达,英雄并非总能顺遂心愿,人生起伏难以预料。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现实中的人物,关中的老翁和燕蓟的过客,他们昔日慷慨激昂,如今却满腹牢骚,暗示了岁月变迁和人事沧桑。王通虽有才学却无人引荐,杨雄虽有佳作却无门献上,寓言了人才的埋没与机遇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诗人劝慰友人回归田园,效仿樊侯(樊哙)贩货谋生,寓意在逆境中寻找出路,生活不必强求仕途,而是要学会适应和自立。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李梦阳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册府号冀北,一时聚奇材。
嗟我虽末至,尚及相追陪。
胡子真老骥,元章盖龙媒。
尔来厌名缰,蹙踏游九垓。
王子乃汗血,疑是西极徕。
忠精贯日月,声名震陪儓。
君王市骏骨,得此七尺騋。
秣以天山禾,贮之黄金台。
玉勒绣罗鞍,映带文锦鞯。
谓言开道路,亦复薄蓬莱。
乞归丞相府,连月书百回。
东郊台公姓,笑渡涛江雷。
奉身信美矣,体国安在哉。
帝家十二闲,何尝列驽骀。
迟子复立仗,来归勿徘徊。
上元甲子此攻坚,卜筑安居正十年。
登堞遥观灯夺昼,归家却赏月流天。
丹台旋葺新炉灶,绛帐都抛旧管弦。
赖有故人将骥子,功名不断复青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