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竿森秀。鹤妥凉云仙梦瘦。倚遍阑干。
吟袖多应怯暮寒。风枝婀娜。绝似吴兴文与可。
笋熟茶温。细雨春林客到门。
万竿森秀。鹤妥凉云仙梦瘦。倚遍阑干。
吟袖多应怯暮寒。风枝婀娜。绝似吴兴文与可。
笋熟茶温。细雨春林客到门。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万竿森秀”开篇,营造出竹林茂密、生机勃勃的景象。“鹤妥凉云仙梦瘦”,借鹤的姿态和梦境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空灵之感。接着,“倚遍阑干,吟袖多应怯暮寒”,通过人物的动作与情感,展现了主人公在傍晚时分倚靠栏杆,吟诗作对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寒冷与孤独。
“风枝婀娜,绝似吴兴文与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动态与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文与可的画风相联系,既赞美了竹子的柔美姿态,又表达了对文与可艺术成就的敬仰。最后,“笋熟茶温,细雨春林客到门”,描绘了春天的雨后,竹林中茶香四溢,客人来访的温馨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风摇丹髻,叶剪西岩树。岁律峥嵘又如许。
看千峰倒影,浮动觥船,纱窗外,万幅鲛绡斗舞。
五弦弹不尽,碧落天高,隐隐孤鸿向云度。
送斜红敛尽,催上蟾钩,金风细,点破瑶阶白露。
任笛声、吹残一帘秋,看人□栏□,暮云高处。
老桧依庭下,青坚自旧名。
林深便静坐,径浅却幽深。
逗日分松色,迎风和竹声。
相韩亲匾字,相对有馀清。
寂寞元宵十六霜,月中披蓑带干将。
兜鍪第见烽火举,觚棱不辨华灯张。
新来冰天被声教,铁骑无复驰沙场。
缯山再见旧灯影,金枝密焰看流芳。
鸣珂篝烛竞游衍,金吾不禁春宵长。
传闻慈宁更炜烨,万岁声动东朝觞。
琉璃云母万枝宝,桂膏兰灺飘馀香。
我今暂留三家野,岂有鹄采开莲房。
聊向猪栏迎紫女,更设膏粥祈蚕桑。
叶师无恙可霄汉,会把如意游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