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非履险,足分不忧贫。
须信人间世,宜思物外身。
荣柯堪叹蚁,饱露可怜螓。
更谢东方朔,能安一老臣。
适时非履险,足分不忧贫。
须信人间世,宜思物外身。
荣柯堪叹蚁,饱露可怜螓。
更谢东方朔,能安一老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寄题韩勉夫枝巢(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适时非履险,足分不忧贫。”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随遇而安,不必追求过高的物质享受,也无需为贫穷而担忧。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
“须信人间世,宜思物外身。”诗人这里提醒自己和读者,要相信这个世界,同时也要思考超越物质身体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两句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荣柯堪叹蚁,饱露可怜螓。”这里的“荣柯”指的是草木繁盛时节,“堪叹蚁”则是说蚂蚁也在辛勤劳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尊重和生存艰难的同情。
“更谢东方朔,能安一老臣。”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道士,以长寿著称。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于能够像东方朔一样,安然度过晚年生活而表示感激。这里的“一老臣”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韩勉夫的敬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态。王洋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既是个人生活理念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考。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
赁庑依然,婿乡小隐风流。
菱花倩描冷黛,上眉痕、总带些愁。
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
莫更牛衣中夜,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
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
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
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
短柳门前,扁舟自远,隔江风雨。盟沤细语。
采蘋花寄将去。
并刀休剪吴淞水,怕难剪离愁万缕。
怅翠泥落尽,朱楼重闭,燕子归路。延伫。相逢处。
记绿阴浓遍,画廊鹦鹉。旧时月冷,玉箫声在何许。
黄昏读曲双红豆,问头白、词人怨否。
岁华晚、酒未醒,今夜又是愁度。
古城湾。向树簇簇,水潺潺。
潜访幽居,破苔轻叩花关。
扶病迎人,有泪痕、腮尾侵寒。
欲笑又颦,叹相见真难。
背人低语,道别后、尘镜不窥颜。
知是君来,今朝一理香鬟。
孤幌空劳梦,天涯何处山。
寸心恨,两眉愁、都不曾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