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图》
《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弘景层楼掉太清,万龙捲翠响泠泠。

此心不出三界看,一片秋声何处听。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描绘了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的场景,充满了深远的意境与哲理。

首句“弘景层楼掉太清”,以陶弘景这一历史人物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陶弘景,东晋至南朝时期著名的道士、医药学家,其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常被后人所称颂。此处“层楼”象征着陶弘景居住的高雅之所,“太清”则代表了宇宙的高远与纯净,整句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象。

次句“万龙捲翠响泠泠”,通过“万龙”这一夸张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层层叠翠的山林中,松涛阵阵、回响不绝的景象。“捲翠”生动地展现了山林的青翠欲滴,“泠泠”则形容了松风的清冷悦耳,整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

后两句“此心不出三界看,一片秋声何处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此心不出三界看”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内心的世界不受外界物质世界的束缚,超脱于世俗的烦恼,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后一句“一片秋声何处听”则以“秋声”作为隐喻,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引导读者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与自然之美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寄无为居士

世俗事无尽,养高心自閒。

蔬园通绿野,林坞带青山。

丹灶忘添火,云庵懒著关。

别应修省术,七十见朱颜。

(0)

颂一百则·其十二

金乌急,玉兔速,善应何曾有轻触。

展事投机见洞山,跛鳖盲龟入空谷。

花簇簇,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

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咦。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五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正好修行,正好供养。

有人于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0)

颂古四首·其二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拟展脚眠,蚊虫獦蚤出。

(0)

问诠禅师

觌面难逢处,如何顾鉴咦。

乞师垂半偈,免使后人疑。

(0)

偈颂六十五首·其四十九

有佛处,不得住,陕府铁牛双角露。

无佛处,急走过,南海波斯鼻孔大。

三千里外摘杨花,种豆由来生稻麻。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