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合虚空而无欠无馀,混万象而成团成块。
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
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合虚空而无欠无馀,混万象而成团成块。
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
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
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禅宗偈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它以佛教的哲学观为核心,阐述了宇宙观和人生观。
"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表达的是万物皆空,无边无际的宇宙观,同时也暗示了个体心灵的广大无垠。"合虚空而无欠无馀,混万象而成团成块",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的统一性和整体性,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差别。
"不出不在,不失不坏",描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状态,既非生亦非死,永恒不变。"我不与物争,物不为我碍",体现了禅宗的无我境界,人与物相互独立,互不妨碍。
"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表达了与高人相遇无需言语交流,心领神会的境地。"三千界里放光明,双六盘中休喝彩",则寓言般地劝诫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应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外在事物所左右,追求内在的觉悟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禅宗的语言,引导读者体悟到宇宙的广大、人生的无常,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天地本缺陷,世事安得全。
时人自迷惑,求全反见愆。
河清能几见,明月不长圆。
物理忌太盛,行者戒争先。
孔子观敧器,制作羡前贤。
遇满必倾覆,持平无跛偏。
达人常委运,素履顺自然。
知止免殆辱,宁居不足焉。
壮哉波心之石生绝奇,凌空屹立势如飞。
鸾翔凤翥不足数,白龙跃出昆明池。
溟濛烟雾惊波里,巨鳌鼓鬣参差起。
中流隐隐障狂澜,冯夷却扫三千里。
银车驾马呼天来,坐令屏息如衔枚。
长鲸俯首不敢动,空馀蜃气成楼台。
飘风暴雨何迅速,深谷为陵陵为谷。
惟有厓门两岸边,鹭渚鸥沙接平陆。
朝朝暮暮变桑田,青山绿水自年年。
渔舟贾舶閒来往,帆樯不断行人烟。
洪涛巨浸今千载,潮落潮生长不改。
毋乃龙宫推出铁昆崙,来与乾坤镇沧海。
镇沧海,何嶙峋,若比朝中是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