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
谁欤著定会陔录,梭象终输与遁翁。
孟子告子辨内外,汉王项王争雌雄。
谁欤著定会陔录,梭象终输与遁翁。
这是一句富含历史信息和哲理的诗句,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学养和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孟子告子辨内外”,这里借用孔子的弟子孟子之名,强调的是区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关系。孟子主张性本善,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这里可能是在讨论儒家思想中关于人性的高尚追求。
“汉王项王争雌雄”,这一句则是对历史事件的提炼。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之间的争斗,象征着权力的转移和英雄辈出的时代特点。这场争斗最终以刘邦的胜利告终,建立了长达四百年的汉朝。
“谁欤著定会陔录”,这里的“谁”可能是指历史的评价者或是诗人自问。"著定"意味着记录和确立,而"会陔录"则可能是指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和记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评价的思考,强调了对历史正确理解的重要性。
“梭象终输与遁翁”,这一句则充满了哲理。"梭象"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流逝,而"终输"则是指最终的归宿或结果。"遁翁"一词则常用来形容隐居之人,这里可能暗喻着历史人物在功成名就之后的退隐,或者是在世事纷争后的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事件和哲理的深刻洞察。它通过对古代圣贤与英雄争霸史实的提炼,探讨了人性、权力转移以及时间流逝等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历史与宇宙本质的思考。
君提画谱入神品,不独手摸在心审。
予生骨相蹇且寒,笑比虞翻屯更甚。
云台麟阁惭少缘,褒公鄂公义凛然。
烟霞痼疾老未愈,蒲柳弱质秋堪怜。
山中耕读性所爱,或投彩毫即把耒。
请君为作东皋图,画我看书坐牛背。
草有并蒂花,木有连理枝。
果有合欢核,豆有同根萁。
鱼或比目游,鸟亦比翼随。
同功茧作绵,合卺玉为卮。
我与子姊妹,愿得不相离。
出必同车轮,居必联屋楣。
见月每共拜,弄珠定双嬉。
子妆我掠鬓,子盥我奉匜。
我衣捣子砧,子濯污我私。
机张我续织,镜听子兼持。
子褰我衾裯,我餔子粥糜。
寒辄拥子背,暑还扇我肌。
子女迭相抱,帷帐恒并施。
生从比肩人,没以百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