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昆崙来,遗我双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
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
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
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客从昆崙来,遗我双玉璞。
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
受之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
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
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
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
能上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
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
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从遥远的昆崙山归来,带回两颗精美的玉璀作为礼物。这些玉璀据说是西王母曾食用过的灵物,能够使人超脱凡尘,达至高处。诗中表达了对这份馈赠的珍视,以及希望与江淮间某位知己相比,虽身在他乡,但心系故土之情。
然而,即便持有这样神奇的物品,也难以带来实质的益处。诗人提及古时贤士相如的故事,感叹时移世易,英雄辈出。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再次回到镐京(今陕西西安),登上秦王殿,与君共享光景。
最后,诗人殷切地希望能够将这份心意传递给丹阳的知己,并请其保管好这些珍贵之物,不要有所遗弃。通过这样的交换,诗人期待与对方共同达到神仙的境界。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超凡脱俗生活的一种向往。
过元宵五日,灯山罢、寿筵张。
喜盛集亲朋,争喧鼓吹,满泛壶觞。
八仙共教童子,送蟠桃封寄与翁尝。
甘比玉杯云液,冷如金碗冰浆。佳儿拜捧上高堂。
擘破散奇香。恰半枚入口,身田温暖,腑脏清凉。
管取延年却老,转颜红发黑更瞳方。
此去才周花甲,从头再数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