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荒台老树,云物淡,水容清。
更犀尘玄谈,疏髯长啸,此地逢迎。
幽并故多俊杰,看赋诗、鞍马气纵横。
昼拥金狨傍柳,夜呼银甲弹筝。齐奴锦去绿芜生。
歌院锁虫鸣。问斜日秋光,猩红睡魄,知为谁醒。
盈盈倚墙弄色,更无言、向客最含情。
折赠何人云鬓,今宵肠断西泠。
对荒台老树,云物淡,水容清。
更犀尘玄谈,疏髯长啸,此地逢迎。
幽并故多俊杰,看赋诗、鞍马气纵横。
昼拥金狨傍柳,夜呼银甲弹筝。齐奴锦去绿芜生。
歌院锁虫鸣。问斜日秋光,猩红睡魄,知为谁醒。
盈盈倚墙弄色,更无言、向客最含情。
折赠何人云鬓,今宵肠断西泠。
这首元代袁易的《木兰花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怀旧的画面。开篇以荒凉的老树和清淡的云物、清澈的水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远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及犀尘玄谈和疏髯长啸,暗示了这里曾有过智者云集、豪情四溢的时光。
“幽并故多俊杰”一句,点明此地历来人才辈出,而那些骏马驰骋、赋诗作词的英姿,更是令人神往。白天,富贵人家拥簇着金狨车在柳树下,夜晚则有银甲之人弹奏筝乐,生活奢华而富有诗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繁华已逝,歌院如今只剩下虫鸣声,昔日的猩红色彩似乎也在秋日斜阳中沉睡,不知唤醒的是谁的记忆。女子倚墙弄姿,无声地向客人展示她的哀愁,她那深情的目光仿佛在期待着能有人理解这份情感。
最后,诗人感叹无人能承受这如云鬓般丰盈的情感,今宵在西泠桥畔,他只能独自心碎。整首词通过对比古今变迁,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