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竟闲人不爱闲,只偷无事闭柴关。
轰霆搅破蛟龙窟,也被狂风卷出山。
止竟闲人不爱闲,只偷无事闭柴关。
轰霆搅破蛟龙窟,也被狂风卷出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狂野之美的赞赏与融入。诗人司空图以"止竟闲人不爱闲,只偷无事闭柴关"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止竟”,意指终极、归宿之地;“闲人”则是对诗人的自称,意味着他对于繁忙世界的疏离与不屑一顾。"只偷无事闭柴关"强调了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决心。
接着,“轰霆搅破蛟龙窟,也被狂风卷出山”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这里的“轰霆”,指的是雷鸣;“蛟龙窟”,在中国传说中往往与水相联系,是神秘生物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暴雨如何打破平静,连蛟龙的巢穴也无法幸免,被卷出山外。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生命力与自然力的对比和融合,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既有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狂野自然美的欣赏。这种对立统一的表达方式,恰好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辩证法思想。
短日寒无辉,阴云黯将雪。
夫君欲何之,燕山路超忽。
至日诏分官,禋祀缀前列。
亦知非远行,始作三日别。
三日岂云多,我心如惨戚。
北风振高冈,仆子肤欲裂。
狐帽紫貂裘,檐肩鸣轧轧。
薄暮始下车,野寺投暂歇。
村肴与市沽,亦足慰疲薾。
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
琼林玉树枝,乃若为诗设。
山行亦诚劳,高兴滋逸发。
到家解行装,赠我有长札。
淮之水,去悠悠,君家正住淮水头。
宅边不种凡草木,修竹森森如立玉。
年深春雨长儿孙,遂使长淮比淇澳。
竹间有屋小如舟,积书之多如邺侯。
手开三径谁许到,只有二仲时从游。
我生好竹仍好书,何年归去山中居。
俯看书,仰看竹,家无一钱心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