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中行.采莲》
《月中行.采莲》全文
清 / 李雯   形式: 词  词牌: 月宫春

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

淡烟深柳晚来风,结伴采芙蓉。

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

藕花裙湿鬓云松,人在落霞中。

(0)
鉴赏

这首《月中行·采莲》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江南采莲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的活动与自然景色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句“新丝轻染石榴红”,以“新丝”象征初夏时节,轻柔地染上了石榴般的鲜红色彩,既点明了季节,又渲染了色彩,为整幅画面定下了明亮而生机勃勃的基调。接着,“虹挂小窗东”一句,以彩虹比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屋上的情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天气的晴朗与美好。

“淡烟深柳晚来风”描绘了傍晚时分,轻烟缭绕于深柳之间,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爽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淡淡的烟雾和轻轻的风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结伴采芙蓉”则直接描绘了采莲女们结伴而行,采摘荷花的场景。她们的行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劳动的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接下来,“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莲船在水面划动时留下的波纹,以及双鹭飞降水面上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效果,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以生命力和动感,让人仿佛能听到水波轻拍船舷的声音,看到双鹭轻盈飞翔的身影。

最后,“藕花裙湿鬓云松,人在落霞中”一句,将画面推向高潮。采莲女们的裙子被湿润的藕花打湿,发髻松散,却依然优雅从容。她们置身于绚烂的落霞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更传达了她们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月中行·采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美感的采莲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采莲女们勤劳、美丽、和谐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李雯
朝代:清   字:舒章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生辰:1608—1647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猜你喜欢

题徐容斋先生爱兰轩

入得善人室,尘凡一洗空。

三闾心上事,九畹国香中。

坐对清幽地,时来旎□风。

纷纷桃与李,不与此花同。

(0)

寄谢李雪林

日本僧高谊,劳君序拙吟。

名虽传海外,价不及鸡林。

白发消豪气,青灯见苦心。

岂无钟子耳,但欠伯牙琴。

(0)

早秋湖上

藕花香里去,独步自寻诗。

秋意在何处,夕阳将下时。

鸟幽忘立久,山好觉行迟。

饮兴忽然动,桥边有酒旗。

(0)

谩兴

溪山争献状,易得小诗成。

病骨如松瘦,清愁似草生。

苦无人比饭,喜有弟分羹。

下及长须辈,人言似顾荣。

(0)

舟次卷雪楼四首·其三

生怕老来先告老,却于闲处不禁闲。

不将黄卷遮双眼,便捲朱帘看远山。

(0)

蜕龙洞

凡骨何年蜕洞岩,真龙肯向此中蟠。

料应夜半凌空去,雷震千山风雨寒。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