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
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
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
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自然风光图景。"八水三川路渺茫"展现了壮阔的山水之旅,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翠微深处白云乡"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那里有洁净如洗的白云,宛若仙境。
接下来的"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描绘了诗人在这片仙境中自在悠然的情景。"目■懒拭"指的是诗人凝视山川,心旷神怡;"领发频抓"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随性而为,不受世俗羁绊。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林壑间虽有无用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风景;而"形骸难入少年场"则表达了岁月不饶,身躯日渐衰老,难以回到青春时期的感慨。
最后两句"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体验和对远方旅途的无限留恋。"缘苔蹑蔓"描绘了攀爬山巅,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景;"千里归来屐齿苍"则表达了诗人虽历经千里,但最终还是带着满头白发归来了,这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山水和诗人与自然的交融,抒写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旅途的深刻体悟。
妾本秦罗敷,家住曲江曲。
门前杨柳青,春风啼布谷。
树头桑初芽,家家蚕始浴。
相呼出采桑,采桑如采玉。
屈曲回高枝,攀条剪柔绿。
朝晴采桑南,暮雨采桑北。
采得桑归迟,小姑怨相促。
陌上绮罗人,问妾眉何蹙。
妾恨妾自知,问妾何所欲。
消磨三十春,渐喜蚕上簇。
七日收得茧百斤,十日缫成丝两束。
一丝一线工,织成罗与縠。
百人共辛勤,一人衣不足。
举头忽见桑叶黄,低头垂泪羞布裳。
云山叠叠树重重,浙水迢遥客梦中。
啼鴂数声春去日,落花满地夜来风。
松关鹤立吟坛静,竹院僧眠丈室空。
明日马蹄何处所,夕阳芳草画桥东。
一望潇湘遍露迷,胡笳吹月夜凄凄。
回天无力心难死,矢日同仇志应齐。
但使首阳存汉地,不教阴塞牧羌羝。
声名一堕谁能赎,珍重雌雄剑化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