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
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
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赠李侍御》。诗中“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两句,描绘出一位志士在外奔波、游走四方,却始终怀念着归隐山林的意境。“青冥”指的是遥远苍茫的天空,“孤云”则象征着诗人孤独旅途中的心情。下句“终当暮归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家园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的两句“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抱负和期待。“志士”指的是有远大抱负之人,“杖苦节”则说明这位志士在修身养性方面自我要求极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磨练自己的品格。最后“何时见龙颜”,诗人以此表达对理想境界或伟大人物的渴望和追求,其中“龙”常被用作比喻,以象征着尊贵、威严或是理想中的美好事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高尚品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王昌龄以其清新隽永的笔法,将个人的情怀与宇宙万物的辽阔融为一体,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特有的意象美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