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远十一首·其六》
《寄远十一首·其六》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0)
注释
阳台:指代诗人的居所,可能位于长江以南的楚地。
隔:分隔,阻断。
楚水:泛指南方的江河。
春草:春天的草,象征生机与情感。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代表北方。
相思:深深的思念。
无日夜:不分白天黑夜。
浩荡:广阔无垠,形容思念之深。
流波:流动的波涛,比喻情感的流淌。
向海去:流向大海。
终无因:终究没有机会或理由。
遥:遥远的。
一点泪:凝聚的情感,象征着深情。
如花人:比喻对方,可能形容对方美丽如花。
翻译
阳台隔着楚地的江水,春天的草生长在黄河两岸。
思念之情不分日夜,如同浩渺的江水流淌。
那流水一直流向大海,想要相见却始终没有机会。
我只能远远地洒下一滴泪水,寄托给远方如花的你。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相思之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首句“阳台隔楚水”将人的居所与流动的河水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人物与远方所思之人之间的距离。紧接着,“春草生黄河”则是对季节变迁和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生长的春草和壮阔的黄河,强化了时间流逝和空间辽阔的主题。

第三句“相思无日夜”直接表达了诗人日以继夜、无时无刻不在相思的情感状态,而“浩荡若流波”则将这种情感比喻为奔腾不息的大水,形象地传达了内心的激动和澎湃。

接着,“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一句中,诗人通过河水汇入大海的自然现象,表达了想要与所思之人相会却又感到困难重重的情感。这种渴望与无奈交织在一起,深化了相思主题。

最后,“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则是诗人将自己的眼泪比喻为珍贵的信物,要通过遥远的途径送达给那位远方的人。在这里,“如花人”既可以理解为美好而又易逝去的人,也隐含了所思之人的脆弱和不易久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宇宙相连,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意交织、景物吟咏的手法。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白都阃携牲酒相访夜酌有作

小山斜日晚生阴,红烛青尊坐夜深。

制阃多才超武举,匡时有策起儒林。

明良自感非常遇,老病空谈未迈心。

不是春宵花月宴,也应一刻直千金。

(0)

乙卯三月再游胜果寺书事

清霜落叶寺门前,十载重来问老禅。

胜事几回芳草歇,旧游无复盛时全。

江分吴越横通海,山近蓬莱直上□。

便欲移尊穷绝顶,不堪风雨惜残年。

(0)

题菊邻卷

风露萧条一草堂,四邻惟有菊花黄。

清连魏圃秋容澹,疏映陶篱旧宅荒。

穿径杳无鹅鸭恼,过墙犹讶蝶蜂忙。

只应晚节长亲并,不减当时碎锦坊。

(0)

陈缉熙先垄六咏·其四海云茶屏

小院名花自㫺年,先公曾此访通禅。

秖应独立凉风后,得伴长斋绣佛前。

残雪压枝云母重,暝烟浮叶凤帷鲜。

也应见物怀亲爱,时折幽芳供几筵。

(0)

送金都运

读罢离歌怅夕晖,不胜遥念忽依依。

同时谏诤几人在,当路交游强半稀。

云满冀城双阙迥,雪晴淮水片帆归。

前修未远徽音歇,羞逐清班侍紫闱。

(0)

送应司训入广

一官初得觐宸旒,又上湖南万里舟。

碧树青山妃子庙,夕阳芳草仲宣楼。

伫闻江汉归周化,莫为沅湘吊远游。

泮水传经如有暇,好题尺牍慰穷愁。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