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中原战血腥,宋家南渡若为情。
忠臣有志清沙漠,庸主无心复汴京。
北塞春风啼蜀魄,西湖夜月照瑶筝。
百年兴废空陈迹,回首吴山落照明。
万里中原战血腥,宋家南渡若为情。
忠臣有志清沙漠,庸主无心复汴京。
北塞春风啼蜀魄,西湖夜月照瑶筝。
百年兴废空陈迹,回首吴山落照明。
这首《吴山怀古》由明代诗人朱妙端所作,通过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古代战争与政治变迁的深刻反思。
首句“万里中原战血腥”,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描绘了古代战场上的残酷景象,万里之地皆染血色,战争的惨烈跃然纸上。接着,“宋家南渡若为情”一句,将视角转向南宋朝廷的南迁,表达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背后复杂情感的思考。宋室南渡,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转移,更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其中蕴含的无奈与悲凉,令人深思。
“忠臣有志清沙漠,庸主无心复汴京”两句,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忠臣与庸主的不同态度。忠臣矢志不渝,欲清除边疆之患,恢复国家的安宁;而庸主则无心于国事,对收复失地缺乏决心和行动。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个人品质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联,也反映了历史进程中个体意志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冲突。
“北塞春风啼蜀魄,西湖夜月照瑶筝”两句,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北塞的春风中仿佛回荡着蜀地亡魂的啼哭,西湖的夜月下瑶筝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哀歌。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加深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最后,“百年兴废空陈迹,回首吴山落照明”两句,总结了历史的轮回与变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忘历史教训。百年间兴衰更替,如今只剩下往昔的痕迹,回首往事,吴山之上夕阳余晖映照,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整体而言,《吴山怀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个人责任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野人多病卧竹床,新寒中骨饥欲僵。
呼儿扶伛出门去,穷阎爱日如探汤。
初疑冬烘可炙手,渐若醇酎充枵肠。
玉山晓煦释阴冻,已胜狐腋生春阳。
野人家有一亩宫,女能缉麻妇能桑。
今年丝枲颇丰牣,里胥横敛需官粮。
遂令方冬禦单袷,至使卒岁无衣裳。
世间贵游多步障,千金买裘绣鸳鸯。
罗帏贮娇厌纨绮,尚有文绣蒙宫墙。
岂知穷檐有真趣,不炎不凛春风长。
方今战士苦寒慄,介胄生虱罹风霜。
急当持之献天子,愿赐被服照恩光。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