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起。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沧海的辽阔与波涛的力量。诗人站在碣石之上,远眺沧海,感受着大海的气势。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以简单直接的笔触勾勒出海水的清澈和山岛的险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接下来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则描绘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秋季海上的风光,秋风带来了凉意,而大海却更加汹涌澎湃。这里通过对比,更突显了自然界的力量与诗人的小自我之间的对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仿佛日月星辰都从海中升起,与诗人精神世界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胸襟辽阔、志趣高远的特点。
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则是诗人对这般景象和心境的喜悦与赞美之情,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抱负和超脱世俗的情怀,是一首颇具个人英雄气概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