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不解机心事,早岁藏珍学鹿门。
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
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
山人不解机心事,早岁藏珍学鹿门。
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
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吴山人的隐士形象,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中通过“山人不解机心事”一句,直接点明了吴山人不为世俗所动,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接着,“早岁藏珍学鹿门”则暗示了他年轻时便已开始学习隐居之道,寻找内心的宝藏,如同古代隐士鹿门先生一般。
“住傍岩崖惟四壁,赋成金石几千言”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吴山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内心的丰富。他居住在岩石与山崖之间,仅有的四壁,却能创作出千篇佳作,金石之喻,既指其作品如金石般珍贵,也暗含其内心世界的坚固与深邃。
“偶游卿相多悬榻,归去蓬蒿正满园”则描绘了吴山人虽偶与权贵交往,但最终仍选择回归自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悬榻”典故出自《后汉书》,形容主人对宾客的礼遇,而“蓬蒿”则象征着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最后,“京洛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表达了诗人对吴山人的理解与敬意。即便在繁华的京洛,也有知音欣赏他的才华,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厌倦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吴山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深闺有佳人,清姿艳且光。
美人盻秋水,联娟蛾眉长。
良玉蕴其辉,幽兰蔼其芳。
永绡制其服,明珠缀其珰。
借问谁氏子,伊其姬与姜。
非惟逞颜色,而实励冰霜。
贻我双南金,讵肯轻下堂。
谦撝固自守,曾不求煌煌。
奉帚心所甘,好合琴瑟张。
伐柯未有斧,自媒诚恐皇。
嗟嗟宿心违,辗转徒在床。
搔首起延伫,云山远相望。
音书无以托,涕泗空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