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三弓馀,梅柳栽无数。
有竹二百竿,梗塞清风路。
呼僮移植小池东,祇要成行不要丛。
笔端疏散气乃古,此竹亦与文心同。
果然解箨春雷快,新绿森森换世界。
君子从来挺拔姿,看渠玉立青天外。
园地三弓馀,梅柳栽无数。
有竹二百竿,梗塞清风路。
呼僮移植小池东,祇要成行不要丛。
笔端疏散气乃古,此竹亦与文心同。
果然解箨春雷快,新绿森森换世界。
君子从来挺拔姿,看渠玉立青天外。
这首清代诗人包兰瑛的《移竹》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园景画面。诗中首先写到园地内梅柳成林,而二百竿竹子则显得格外突出,它们梗塞了清风的道路,暗示了竹子的茂密和生机。诗人决定将这些竹子移至小池东边,精心布局,要求成行而不成丛,体现了他对竹子形态的讲究和对秩序的追求。
接着,诗人以“笔端疏散气乃古”来赞美竹子的疏朗之态,认为这种气韵与古代文人的风骨相合,寓意竹子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文人情怀的象征。随着春天的到来,竹笋破土而出,如春雷般迅速,新绿盎然,仿佛为世界带来新生。最后,诗人以“君子从来挺拔姿,看渠玉立青天外”收尾,将竹子比喻为君子,赞美其不屈不挠、高洁挺拔的品质,形象地展示了竹子的精神风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其品格的赞赏,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格修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塞田每致佳,今岁实望外。
夏至过无雨,局蹐不可待。
孰谓回天佑,甘霖乃大沛。
驾言自京畿,农功观一带。
两种都芃秀,关外较尤最。
独是溪勃涨,间颇致为害。
大体纵无妨,一夫彼何赖。
得之已不易,失之惜应倍。
莫非祈年忧,岂识行秋快。
鹦鹉虽能言,所言自不知。
清晨对笼语,巧舌能效为。
张华教啄鹯,何忠代寄信。
审然乃鸟妖,事不可为训。
雀房饲养熟,习惯听数言。
背笼乃语他,诚恐无端传。
甲乙二内侍,甲痴乙者黠。
鹦见甲者驯,见乙鸣戛戛。
甲为鹦爬搔,展翅意若喜。
有时眠掌上,驱之亦弗起。
乙持果实来,漫饵实相撩。
鹦亦伺其怠,利嘴噍如雕。
因悟昌黎言,小黠乃大痴。
智固不可逞,物固不可欺。
即事摛藻词,物各具性灵。
中孚豚鱼吉,可以诠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