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川道中寄汪守》
《临川道中寄汪守》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渐远闽中地更平,土风疏爽语言轻。

山浓不减嵩高翠,溪涨浑如洛浦声。

忽见槐花思举子,欲求萤火遗书生。

使君元是丈人行,回首铃斋空复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ínchuāndàozhōngwāngshǒu
sòng / chùquán

jiànyuǎnmǐnzhōnggèngpíngfēngshūshuǎngyánqīng

shānnóngjiǎnsōnggāocuìzhǎnghúnluòshēng

jiànhuáihuāqiúyínghuǒshūshēng

使shǐjūnyuánshìzhàngrénxínghuíshǒulíngzhāikōngqíng

注释
渐远:距离拉大。
闽中:福建省中部地区。
地更平:地形更加平坦。
土风:地方风俗。
疏爽:清新爽朗。
语言轻:言语轻快。
嵩高:指嵩山,位于河南省。
翠:翠绿。
溪涨:溪水上涨。
浑如:犹如。
洛浦:洛水之滨。
槐花:春天开花的一种树木,象征学子。
思举子:怀念赶考的人。
萤火:古代用来照明的萤火虫。
遗书生:留给读书人。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丈人行:尊贵的长者行列。
铃斋:古代官员的住所,有铃声提示公务。
空复情:只剩下空荡的情感。
翻译
离闽中越来越远,地面更加平坦开阔,当地的风俗淳朴,言语轻快。
山色浓郁不亚于嵩山的翠绿,溪水上涨,声音如同洛水般潺潺。
忽然看到槐花,想起赶考的学子,想寻找萤火虫为读书人照明。
这里的长官原本也是德高望重之人,但回首铃斋,只剩空荡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行走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开篇“渐远闽中地更平”,诗人通过对山川地理的描述,展现了自己离闽地愈发远去的地理变化,给人以开阔之感。“土风疏爽语言轻”,则是对当地民俗和语言习惯的一种赞美,表达了一种轻松自然的情怀。

接着,“山浓不减嵩高翠”一句,通过对比著名的嵩山,强调了眼前山色的浓郁而不减,这里的“嵩”字点明了山色之美,并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溪涨浑如洛浦声”,则是借助洛河之声来形容溪水的流淌,既映衬出水声之美,也让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名川洛河。

“忽见槐花思举子”一句,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槐花,不禁想起古代贤才举子之事,这里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欲求萤火遗书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希望能像萤火一样,即使微小也能发光传承文化。

最后,“使君元是丈人行”一句,通过称呼“使君”来表明对方的地位或身份,同时点出使君过去的作为,是一种敬仰之情。结尾的“回首铃斋空复情”,则是在提到铃斋(可能指某个地点或者事件)时所产生的情感交织,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文化知识的追求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集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湖上感事漫成四绝奉寄玉山·其三

海峤浮西日,关梁转北风。

苏郎书未返,愁绝雁来红。

(0)

苏台竹枝词十首·其六

荻芽抽笋楝花开,不见河豚石首来。

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

(0)

闻竹枝歌因效其声二首·其一

钿山湖影接松江,橘叶青青柿叶黄。

要写新愁寄音信,西风断雁不成行。

(0)

钱塘怀古·其二

烟草埋鸿钟,劫灰隐金关。

玉殿空明月,春潮去不还。

十二白玉阑,当年有谁攀。

(0)

口占诗序·其四

春塘杨柳未飞绵,已有清阴覆画船。

好倩吴姬歌《水调》,不辞有罚酒杯传。

(0)

次韵·其一

过雨收残暑,西来水似天。

秋风生柁尾,明月落尊前。

惨澹依山寺,欹斜下濑船。

清歌不成调,思尔枕书眠。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