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冬书怀》
《初冬书怀》全文
宋 / 朱淑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触目园池景,荷枯菊已荒。

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

江上枫翻赤,庭前橘带黄。

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ūdōngshū怀huái
sòng / zhūshūzhēn

chùyuánchíjǐnghuāng

fēnghánqīnzhěnshuāngdòngqièchénzhuāng

jiāngshàngfēngfānchìtíngqiándàihuáng

shīpáimēnduìjǐngbèibēishāng

注释
触目:映入眼帘。
园池景:园林池塘的景色。
荷枯:凋谢的荷花。
菊已荒:菊花已经枯萎。
风寒:寒冷的风。
侵夜枕:侵扰夜晚的睡眠。
霜冻:早晨的霜冻。
怯晨妆:畏惧早晨的化妆。
江上:江面之上。
枫翻赤:枫叶变红。
庭前:庭院前面。
橘带黄:橘子泛黄。
题诗:写诗。
排闷:排解郁闷。
对景:面对这样的景色。
倍悲伤:更加悲伤。
翻译
眼前满目是荒芜的园林池塘,荷花凋零菊花也已枯败。
夜晚寒风吹过枕头,早晨的霜冻让人害怕梳妆打扮。
江面上枫叶转红,庭院前的橘树挂着黄色的果实。
我想要提笔写诗排解忧郁,面对这样的景色更增添了几分悲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初冬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怀旧之情。

“触目园池景,荷枯菊已荒”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氛围。园池中荷花凋零,菊花也已经荒废,显示出时光流逝、万物凋敝的情境。

接下来的“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写出了初冬季节的严寒。诗人将自然界的冷气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风寒和霜冻传达了一种无形的凄凉。

“江上枫翻赤,庭前橘带黄”这两句则描绘了初冬景色中仍有生命力的植物。枫叶变红,橘子带黄,这些生机勃勃的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最后,“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表达了诗人通过写诗来排解胸中的郁闷,但当他面对这秋天的景色时,却感到更加悲伤。这里的“悲伤”不仅是对景物凋敝的感慨,也包含了诗人个人情感的投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沉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朱淑真

朱淑真
朝代:宋   号:幽栖居士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约1135~约1180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猜你喜欢

汉宫春.新燕

社雨初零,瞥双双紫乙,下上烟梢。

分明海山蛰起,来就春韶。

华堂睇遍,尽衔泥、甚处安巢。

曾记否,吴宫火及,莫嫌卑陋衡茅。

生性最知时节,况炎寒见惯,北雁东劳。

堤防饿鸱眼疾,敢爱飞高。

禖坛气淑,幸瑶筐、遗卵天教。

从贺厦、乌衣门巷,夕阳影里南朝。

(0)

末石社坛

飞阁人间远,登临畅客心。

不知山远近,祇见白云深。

(0)

恭和御制赐朝鲜琉球安南诸国使臣诗

九十韶光甫二旬,灵园莺燕报春频。

星驰轮辔趋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

仰见英君德得寿,可知天命敬惟亲。

金章玉席洪恩浃,泸伞难酬顶踵仁。

(0)

寄和印心石屋之作

昆山产宝玉,蕴藉金堂姿。

光气那自掩,切琢当及时。

不必待卞和,愚夫亦知奇。

怀抱已倾倒,词翰何淋漓。

虚往实而归,愿言长追随。

无限尊中酒,旋愁别后思。

但垂金玉音,鸿雁归未迟。

(0)

胡子莹同赵艮甫过访金山艮甫有诗见赠次韵·其二

赵君不羁士,词坛推宿学。

胡子旷代才,妙语超等觉。

嗟予如钝金,久已退芒角。

面壁楞伽台,龛经注梵轴。

岂能绝形累,聊以洗心浊。

悠悠身后名,腐甘同草木。

良朋聚首难,欢谐谢拘束。

邈哉独鹤声,安用候虫续。

挥手问归程,离愁满林麓。

江天万里秋,孤舟何处宿。

(0)

答胡子莹见赠次韵

为道无近效,立志当远期。

一念不自觉,流浪遂及兹。

迅风鼓识浪,苦海浩无涯。

勉修嗟吾晚,力学如君希。

索居苦无侣,怅怅将何之。

相期神明閒,道合无暌离。

念念薪火改,步步人羊悲。

孤明众垢蚀,独往群挠随。

无为擿埴者,冥行失所依。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