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静岂无病,好闲终有心。
争如自得者,与世善浮沈。
乐静岂无病,好闲终有心。
争如自得者,与世善浮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答和吴传正赞善二首并寄高阳王十三机宜(其二)》中的一句。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乐静岂无病",表面看似说享受宁静可能会有隐忧,实则暗示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淡然;"好闲终有心",表明诗人内心深处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发自真心。"争如自得者,与世善浮沈",诗人强调的是像那些能自我满足的人一样,随波逐流于世间,却能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在,不被外界的浮沉所左右。
整体而言,这句诗体现了邵雍的道家思想,倡导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
手煖金卮,泪分罗帕,尽君此刻绸缪。
无情寒日,斜照越江头。
今夜孤舟有梦,应未识、能到妆楼。
长亭外,春光无赖,风起落花愁。悠悠。
从此别,鱼书雁字,两处沉浮。
恨断云残雨,佳丽扬州。
多少倡条冶叶,谁能似、柳絮温柔。
还愁是,霜天萧摵,衰落不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