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无雨望,梦醒觉寒生。岂是参差想,分明?雭声。
继前优沛泽,侵晓始开晴。
半尺深沾润,真堪慰渴情。
晚来无雨望,梦醒觉寒生。岂是参差想,分明?雭声。
继前优沛泽,侵晓始开晴。
半尺深沾润,真堪慰渴情。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待雨落的情景,以及雨后清晨景象的变化,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
首句“晚来无雨望”,点明时间与期待,夜晚时分,诗人期盼着雨水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等待的氛围。接着,“梦醒觉寒生”一句,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相连接,通过梦醒后的寒意,暗示了等待过程中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为下文的雨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岂是参差想,分明雭声”两句,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对雨声的期待,紧接着用“分明”一词强调了雨声的清晰可闻,仿佛雨声就在耳边,让人感受到雨的临近。这里运用了拟声词“雭”,生动地描绘了雨滴落地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继前优沛泽,侵晓始开晴”则描述了雨后的景象,前句“优沛泽”形容雨水充沛,滋养大地,后句“侵晓始开晴”则展现了雨后清晨的清新与明亮,阳光逐渐驱散了云雾,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最后,“半尺深沾润,真堪慰渴情”两句,诗人以“半尺深”形容雨水的深度,表达了雨水对土地的滋润之深,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因为雨水不仅解除了干旱,也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候雨落、雨后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百蛮降伏委三秦,锦里风回岁已新。
渠滥水泉花巷湿,日销冰雪柳营春。
何年道胜苏群物,尽室天涯是旅人。
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余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