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一湾复一湾,河流百折苦回环。
归舟尽日此中去,只见黄芦不见山。
一湾一湾复一湾,河流百折苦回环。
归舟尽日此中去,只见黄芦不见山。
这首明代诗人胡俨的《棹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河行舟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河流蜿蜒曲折、舟行艰难的自然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舟行者对周围环境的独特感知。
首句“一湾一湾复一湾”,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河流的蜿蜒曲折,仿佛在读者眼前展开一幅流动的画卷,每一弯都充满了动态与变化。接着,“河流百折苦回环”进一步强调了河流的复杂路径和舟行的不易,暗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归舟尽日此中去”描绘了舟行者在河流中一日的旅程,他们或许是在返回家乡的路上,或是为了其他目的而航行。这一句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舟行者对目的地的期待与坚持。“只见黄芦不见山”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河流两岸黄芦的茂盛与远处山峦的隐匿,形象地表现了舟行者在狭窄河流中难以远眺的局限性,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与神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壮观,也蕴含了舟行者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执着精神,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胡俨以简练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棹歌》成为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