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院当溪寂,衡门傍竹深。
开帘怜草碧,移榻寄松阴。
地迥云交野,源通水抱林。
世情閒里淡,古貌亦如心。
亭院当溪寂,衡门傍竹深。
开帘怜草碧,移榻寄松阴。
地迥云交野,源通水抱林。
世情閒里淡,古貌亦如心。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居生活画卷。首联“亭院当溪寂,衡门傍竹深”以简练之笔勾勒出山居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亭院临溪而立,衡门紧邻翠竹,一派清幽之气。颔联“开帘怜草碧,移榻寄松阴”则进一步展现了居住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融入,开窗见绿草如茵,移步至松下纳凉,生活情趣尽显。颈联“地迥云交野,源通水抱林”描绘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远处云雾缭绕,野径蜿蜒,水源汇聚,环绕着葱郁的森林,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尾联“世情閒里淡,古貌亦如心”则表达了居住者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纯净,即使在忙碌的世间,也能保持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与自然和谐共处,如同古人的风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精神的高洁。
一凤领四雏,夜作吾伊声。
梧桐高拂日,好去瑞尧庭。
其大弥九苍,其小贮一壶。
静观性中天,大小竟何如。
薰风自南来,万象皆披襟。
老子本不热,看他度青林。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
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紫鸾自超诣,一日可天地。
儿郎但读书,圣处底难至。
试问隐绵上,何如隐东山。
出处两无阂,世间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