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气吹澄鲜,幽碧弄秋卉。
得意双蜻蜓,竟日挂竹尾。
晚气吹澄鲜,幽碧弄秋卉。
得意双蜻蜓,竟日挂竹尾。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空气清新,景色宁静的景象。诗人通过“晚气”、“澄鲜”、“幽碧”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淡雅而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秋卉”(秋天的花卉)作为背景,通过“幽碧弄”这一动态描写,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
“得意双蜻蜓,竟日挂竹尾。”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形象地描绘了两只蜻蜓在竹梢上悠然自得地停留,仿佛与竹子融为一体,享受着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蜻蜓的“得意”不仅表现了它们的自在与快乐,也映射出诗人对这种和谐自然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
楚人谈匡庐,越人谈天姥。
何如对此云山图,为我胸中洗尘土。
山青青兮云英英,树苍苍兮泉泠泠。
小桥曲径数十转,百亩石田如掌平。
茆屋参差出林罅,鸡犬声中杂人籁。
鸭舌沙头竹叶舟,紫蟹银鲈不论价。
何人拖屐吟松风,应是劳劳办诗债。
我惭诗债百不酬,久无清兴笔亦羞。
看此图中堪避俗,可能借我三间楼。
有楼可借不数住,微名羁绊何时休。
固不学东山之安石,亦不敢望南阳之武侯。
钻研章句咀陈腐,独慕万古情悠悠。
行当了此念,拂袖寻浮丘。
青鸾白鹤许我驾,飘然径入云山游。
匡庐天姥有佳处,处处小住三千秋。
锦屏之英老大隋,孤芳寄林非所宜。
南堂特榻越常轨,东山陷虎藏深机。
稽山之琦后来秀,倔强不落古人后。
后堂新破北山荒,夺食驱耕誇敏手。
古已往矣不可觅,胡为区区蹈陈迹。
衲僧怀袖捲风云,何地不容轰霹雳。
吾常学古不学今,确持谠直甘陆沈。
顾影自立时自箴,舍公其谁知此心。
公今老牯群中去,转位回机头角露。
所存匪石不可移,万里骁腾在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