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秋酬王元美见寄》
《暮秋酬王元美见寄》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仙郎久别听征鸿,两地登高怅望同。

河岳愁云连赵北,海天佳气满吴中。

老来避世家难定,乱后悲秋赋转工。

篱畔黄花应自惜,一枝留取傲霜风。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暮秋酬王元美见寄》。诗人在暮秋时节,回想起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他与友人虽身处两地,却能共赏同一片秋日景色,这份情感的共鸣令人动容。

“仙郎久别听征鸿”,诗人以“仙郎”自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在漫长的别离之后,诗人仿佛能听到远方友人归来的征鸿声,这种想象中的声音,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两地登高怅望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虽然身处不同地点,但都能在同一时刻登高远眺,心中充满着对彼此的思念之情。这句诗巧妙地将空间的分离转化为情感的连接,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纯粹。

“河岳愁云连赵北,海天佳气满吴中”,诗人运用壮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黄河与山脉之间的愁云,象征着离别的忧伤;而海天之间弥漫的佳气,则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未来的不同感受。

“老来避世家难定,乱后悲秋赋转工”,诗人回顾自己年老时的遭遇,以及战乱后的悲凉心境。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创作技巧反而更加精进,这反映了他在艰难时期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丰富表达。

“篱畔黄花应自惜,一枝留取傲霜风”,最后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结尾,赋予了黄花以生命与意志。即使在严寒的霜风中,黄花依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品格的象征,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独立与坚强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十九

丁一卓二,见三下三。和盘掇转,地覆天翻。

(0)

偈颂七十二首·其二十七

剑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

南方自古清如镜,何必无端用甲兵。

(0)

偈颂七十二首·其六十二

玄路绝时分鸟道,见闻泯处涉功勋。

何如只么闲闲地,月浸冰壶夜不痕。

(0)

偈颂七十二首·其二十三

当机觌面黑漫漫,且待轻轻著眼看。

剔起眉毛才拟议,便为闻见色声瞒。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十五

前四十五日,知进不知退。

后四十五日,知退不知进。正当今日,进退两忘。

季夏极热,薰风自凉。时闻一阵藕花香。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八

动弦别曲,叶落知秋。大千沙界,一举全收。

一毛头上师子,示现百亿毛头。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