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显道人壁》
《题显道人壁》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0)
翻译
我的心就像冰冷的灰烬,不再燃烧,即使日常交谈也充满浩渺无边的话题。
我居住在颍水之畔多年,这里的佛法源于曹溪数代传承。
没有哪个儒士能和我一起研读佛经,市民们常施舍金钱以示敬意。
我在翰林院的诗稿清晰可见,这些作品与我家似乎有着不解之缘。
注释
心似寒灰:形容心如死灰,不再有情感波动。
弥天:形容话题广泛或宏大。
门临颍水:居住在颍水边。
法自曹溪:佛法源自曹溪这个地方。
儒士:儒家学者。
翻贝叶:指阅读佛经。
都人:都市居民。
施金钱:施舍金钱。
翰林诗版:翰林院的诗稿。
旧缘:过去的缘分或联系。
鉴赏

这首词作于北宋时期,其作者杨亿是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尊崇与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已经冷淡世间纷争,不再沉迷于尘世之事,而是更倾向于探讨高远的道法,追求超脱凡尘的精神境界。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长期居住在颍水之滨,这里不仅是他的生活之地,更是他修习道法的地方。曹溪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道教传承地点,表明诗人的道法修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儒家学者与普通百姓对于道教的不同态度。儒生不屑一顾地翻阅道家的经典(比喻为贝叶),而市井之人却长久地看待并支持施舍金钱的事迹,可能是指对道观的捐赠。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这两句则提到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他的诗作被收录在翰林院的诗集中,这里所说的“旧缘”可能暗示着作者与显道人壁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或情感联结。

整首词通过对比世间纷争与道法修为,儒家学者与市井百姓,以及个人经历与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过文石山房有感牧园先生

安昌弦管最风流,池馆荒凉几度秋。

岂有虎贲怜北海,空余马策恸西州。

他年国士谁青眼,此日书生已白头。

瓠落自惭知遇厚,一尊重与酹松楸。

(0)

赠董红珊少府

毗陵名士董红珊,不薄朝廷虮虱官。

作吏风尘高适晚,题诗衣线孟郊寒。

由来韶濩知音少,始信功名唾手难。

为饱侏儒一囊粟,头衔惭与故人看。

(0)

书怀·其一

珥笔韬弓出玉关,周妻何肉累全删。

梦依吴越江山外,身到昆仑碣石间。

刁斗不闻沙漠静,簿书常简柳衙闲。

白头尚有登瀛福,坐拥残书伴老孱。

(0)

秋怀寄长实

摇落江南秋复深,无端望远思沈沈。

河桥梦入千家雨,泽国寒生一夜砧。

公子蘅兰伤楚佩,美人刀剪送秋心。

芳洲日夕孤鸿起,欲采瑶华怨不禁。

(0)

感怀·其一

阮公识最密,至慎似埋照。

登高怀永叹,旷观托长啸。

陶令解形神,饮酒复歌妙。

北窗傲羲皇,南山展游眺。

共抱千古心,还韬至人曜。

余怀愧虚白,彼美孰同调。

庭树含幽姿,奇芬艳初发。

秋风吹袅袅,生意还销歇。

绝代有蛾眉,皎洁似团月。

高义怅不谐,良辰恐沈没。

偃蹇华年衰,此情竟谁达。

灌夫壮烈士,少小负奇志。

挥剑敌胡兵,咄嗟复仇计。

使酒非所病,骂座独豪气。

生平薄田鼢,岂识有权贵。

不学鄙夫等,反覆趋势利。

(0)

三闾祠

三闾祠近楚王城,芳草年年绕砌生。

雷雨若通山鬼路,丹青宜榜水仙名。

西邻狼虎原无信,南浦蛟龙岂有情。

莫以独醒看众醉,一尊椒酒为君倾。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