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圣道济天下,鲰生讵办此。
聿受孔子戒,遂学孔子仕。
行义齐险夷,受任无远迩。
辙环不到秦,我行万里许。
未晓上征鞍,既昏犹未止。
出都阅旬余,计程乃方始。
愧彼锄田人,一生守桑梓。
中有沮与溺,应笑栖皇子。
这首清代诗人沈丙莹的《途次见锄田者感赋》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圣道的追求和对自己仕途奔波的感慨。诗中,诗人自谦为“鲰生”,难以实现像孔子那样普济天下的理想,但他接受了孔子的教诲,效仿孔子的从政之道,无论境遇如何,都致力于履行道义,无论职务远近。他长途跋涉,行程艰辛,甚至在黎明和黄昏都不停歇,对比之下,对那些终生耕作于家乡的农夫感到惭愧。
诗中提到的“辙环不到秦”暗指行程之遥,而“我行万里许”则强调了旅途的漫长。诗人以“沮与溺”寓言中的困境人物自比,暗示自己在仕途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同时也以“栖皇子”自嘲,流露出对宫廷生活的疏离感和对平凡生活的羡慕。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己的仕途经历和对农夫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理想主义者的道德追求和人生思考。
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
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
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
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
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
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
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
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
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
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
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
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
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
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
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
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
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九客图歌为王镇之中丞赋》【清·姚鼐】人才最盛乾隆时,磊落九客须眉奇,中丞示我使我思。伯思少日我早识,继识鱼门与幼植。官于礼部遇沈郎,钱君吐文五色章。我见夺目贡玉堂,是年因识周书昌。景郑两君吾未见,但听声名知国彦。我去燕山岁月侵,江边再遇沈与任。后来但听悬归旐,一别天涯涕泪深。惜哉诸客今零落,万里秋风馀一鹗,中丞独立淩江郭。当年九客居京都,写摹同气为之图。图内中丞方盛壮,今日霜华凝鬓上。况复衡门老秃翁,梦寐平生惟恻怆。接膝他乡理必离,写真佳士神恒王。九客高才世所珍,中有直节高嶙峋,既没不朽真谏臣。流传文笔皆千古,寥落弓裘得几人?天留一客康世屯,中丞贵矣而能贫。野树苍山秋复春,披褐作颂容耆民。尺图千载传不泯,亦可髣髴于其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dSs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