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绝怜近市无尘到,曾是寻僧竟日留。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
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
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绝怜近市无尘到,曾是寻僧竟日留。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
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吴中诸寺的怀念,特别是对宝幢寺的深情回忆。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久客怀归问旧游”,点明了诗人长期在外,心中常怀归乡之情,回想起往昔在寺庙游玩的美好时光。接着,“双娥精舍屋东头”一句,以具体地点引入,仿佛带读者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绝怜近市无尘到”一句,表达了对寺庙远离尘嚣、环境清幽的赞美,强调了寺庙作为心灵避风港的独特魅力。“曾是寻僧竟日留”则回忆了诗人曾经在这里与僧侣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两句,通过四季变换的景色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生机与美丽。这里不仅有夏季的绿荫覆盖,还有秋季黄叶的点缀,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寺庙内的自然景观和日常活动。玉泉的清澈与山厨烹茶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也寄托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幢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通过景物的变迁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令人回味无穷。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