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六宝幢寺寄石窝》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其六宝幢寺寄石窝》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久客怀归问旧游,双娥精舍屋东头。

绝怜近市无尘到,曾是寻僧竟日留。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

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中对吴中诸寺的怀念,特别是对宝幢寺的深情回忆。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久客怀归问旧游”,点明了诗人长期在外,心中常怀归乡之情,回想起往昔在寺庙游玩的美好时光。接着,“双娥精舍屋东头”一句,以具体地点引入,仿佛带读者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绝怜近市无尘到”一句,表达了对寺庙远离尘嚣、环境清幽的赞美,强调了寺庙作为心灵避风港的独特魅力。“曾是寻僧竟日留”则回忆了诗人曾经在这里与僧侣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满地绿阴谁结夏,拥篱黄叶更宜秋”两句,通过四季变换的景色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周围环境的生机与美丽。这里不仅有夏季的绿荫覆盖,还有秋季黄叶的点缀,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美,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玉泉清冽应无恙,凭仗山厨设茗瓯”两句,将视线转向了寺庙内的自然景观和日常活动。玉泉的清澈与山厨烹茶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的永恒,也寄托了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幢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通过景物的变迁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感共鸣,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题杜子美书室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0)

鄂州南楼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0)

孟子.陈仲子

民彝万古在乾坤,人道宁同鹿作奔。

纵使披毛兼辟谷,何能一日立人间。

(0)

龙钟

龙钟一老寄荒村,鼎食山栖久已分。

平日气吞云梦泽,莫年缘在武夷君。

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

幸有笔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

(0)

书事四首·其二

关中父老望王师,想见壶浆满路时。

寂寞西溪衰草里,断碑犹有少陵诗。

(0)

水调歌头·其六送杨民瞻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