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始熟,玄墓初垂,炙得太湖全赤。
载向闾门去,把三白,一一和枝深渍。
甜酸得酒皆成蜜,随十幅、蒲帆为客。
玉颜好、尽生红晕,绝胜夏时鲜食。炎洲荔枝谁敌。
且莫教郁水,织绡人识。更有萧然白。
湘湖上,香共紫莼茎摘。
烧春相伴方长命,看岁岁、丹砂容色。
愧满盘,火珠滴滴。欲报琼瑶无力。
包山始熟,玄墓初垂,炙得太湖全赤。
载向闾门去,把三白,一一和枝深渍。
甜酸得酒皆成蜜,随十幅、蒲帆为客。
玉颜好、尽生红晕,绝胜夏时鲜食。炎洲荔枝谁敌。
且莫教郁水,织绡人识。更有萧然白。
湘湖上,香共紫莼茎摘。
烧春相伴方长命,看岁岁、丹砂容色。
愧满盘,火珠滴滴。欲报琼瑶无力。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五彩结同心·答黄位北见饷姑苏酒浸杨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杨梅的赞美与欣赏,以及与友人的深情互动。
首先,诗人通过“包山始熟,玄墓初垂,炙得太湖全赤”这一开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的变换,营造出一种丰收与热烈的氛围,预示着杨梅的成熟与美味。接着,“载向闾门去,把三白,一一和枝深渍”,生动描绘了将杨梅从产地运送到家门口的过程,同时强调了杨梅的色泽与质地,仿佛每一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浸泡,充满了生活的仪式感。
“甜酸得酒皆成蜜,随十幅、蒲帆为客”一句,进一步展现了杨梅与美酒的完美结合,如同甜蜜的蜜糖,让人回味无穷。这里不仅赞美了杨梅的口感,也暗示了其作为佳肴的高雅与尊贵。
“玉颜好、尽生红晕,绝胜夏时鲜食”则直接赞美了杨梅的诱人色泽,将其比作少女的红润脸颊,更胜过夏日的其他水果,突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炎洲荔枝谁敌。且莫教郁水,织绡人识”两句,将杨梅与荔枝相比较,强调了杨梅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杨梅的珍视之情,不希望它被轻易识别或忽视。
“更有萧然白。湘湖上,香共紫莼茎摘”则转向对湘湖上紫莼的描述,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杨梅的香气与独特风味。
“烧春相伴方长命,看岁岁、丹砂容色”表达了对杨梅长久保存与年复一年美丽颜色的期待,寓意着友谊与美好生活的持久。
最后,“愧满盘,火珠滴滴。欲报琼瑶无力”以火珠比喻杨梅,表达了对朋友馈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无法以同等之物回报的遗憾与歉意。
整首诗通过对杨梅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与美感,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生活与自然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