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
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
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
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
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
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秦地风光,诗人站在东渭桥上,远眺心中所思。开篇两句“秦地有吴洲,千樯渭曲头”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一片辽阔的水域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广袤而宁静的空间。
第三、四句“人当返照立,水彻故乡流”,诗人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与水面上波光粼粼相呼应。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留恋之情。水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内心无法阻挡的情感。
五、六句“落第春难过,穷途日易愁”表达了诗人因仕途不顺而感到的失意与忧虑。在古代社会背景下,科举考试对于士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跳板,而“落第”则意味着失败和挫折。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这里却显得异常艰难。
最后两句“谁知桥上思,万里在江楼”,通过提问形式强化了情感的深度。站在桥上的诗人,心中所思绵远而复杂,这种思念之情,虽然不为旁人所理解,但却如同眼前的江水一样,延伸到遥远的地方。这里的“万里”并非实指,而是形容思念的深远和广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个古代士子在仕途失意后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人对故乡、对远方所持有的深厚情感。
丛桂香妍,海棠睡足,亭院秋光如水。
双亲昼锦,棠棣敷荣,雏燕成行花底。
也学刻烛分题,翠管牙签,硬黄摩字。
但妆成画阁,炉爇芸烟,衫裁杏子。
回首处、墓木云封,沙堤月冷,隔四十年前事。
池塘梦远,雁序风高,天外鱼书难寄。
独我泥途輱轲,病鹤摧颓,孤鸾憔悴。
步苍茫景物,依然往事,江河邈矣。
香消梦觉。黯然惊又早,浮生半百。
青鬓花封当日语,添取几丝华发。
绮思纷来,回文自解,总是前生业。
空中楼阁,醉时书破四壁。回首。
辛苦三迁,鸡窗十载,千里经风雪。
倚闾高堂愁日暮,望断凤城双阕。
杏雨黏衣,曲江春暖,此愿知何日。
少年莫负,花明柳暗时节。
春愁未醒,忽春风吹送,春情如水。
春浅春深春不觉,暗袭春人衣袂。
春思朦胧,春魂淡宕,春梦霏霏坠。
日高春暖,晓莺啼破春睡。
堪爱阑亚凭香,帘低浮艳,画到空濛际。
一片浓芬无著处,散入碧纱窗里。
不是旃檀,并非沈速,薰遍繁华地。
隔墙邻女,可曾猜是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