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
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
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
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
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
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
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
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
这首诗描绘了佛顶山的壮丽景色与深邃哲思。开篇“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以对比手法,将自身置于群峰之下,自谦不若大雁之高,隐含着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自我谦逊的态度。
“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这两句则转向对宇宙规律与时间长河的思考,指出即使在规则之内,也难寻尽头;而在想象之外,又有谁能逃脱时间的轮回与命运的安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探索。
“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这里以蓬草比喻仙人的居所,暗示仙人生活的飘渺与超脱,同时又以“风波”象征世事的变幻无常,强调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流逝。
最后,“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则直指人生道路的崎岖与艰辛,提出在纷扰尘世中寻求解脱的问题,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体现了清末文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实时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
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
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
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
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
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
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
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听雨愁樱,坐月吟枫,和雪勾梅。
记天风掠海,吹凉客梦,秋霜做鬓,瘦损诗怀。
篱下三年,日边万里,傲睨江湖怜我才。
家山好,念风尘老去,落拓归来。天涯殢易吾侪。
更屈铁抟沙事事乖。
便辽天凝碧,灯星绝塞,湘波怨绿,砚雨萧斋。
短剑横经,长髯劾史,旧馆而今何处开。
风吹又怕,烟吟墨语,也化苍菭。
傍东篱、閒寻幽圃,一尊拟约渊明。
凭秋来高致,似寒蝶,惜倾城。
要倩花王低首,叹名园吟魏,换却春情。
任绡笼雾织,欲起谪仙人。佐隽赏、好呼酒兵。风清。
冷眼都醒。论节晚,惯谁平。
借颦施写影,肥环夺宠,芳谱重评。
可怜玉烟生处,怨多少,在荒陵。
忍看他、素英飘坠,翠云深院,天阔凄点疏星。
花泪暗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