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鸱鸮剧,谁怀之好音。
未偿蹈海意,惭负济川心。
我去位仍窃,君归山岂深。
风烟闽粤近,招隐好相寻。
中外鸱鸮剧,谁怀之好音。
未偿蹈海意,惭负济川心。
我去位仍窃,君归山岂深。
风烟闽粤近,招隐好相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的《同黄石斋宫允阻舟临清黄以四诗见投次和(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石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仕途与归隐之间矛盾的思考。
首句“中外鸱鸮剧,谁怀之好音”以“中外鸱鸮”比喻纷繁复杂的世界,暗示诗人身处官场的艰难与复杂,而“谁怀之好音”则表达了对友人黄石斋能给予心灵慰藉的期待。接下来,“未偿蹈海意,惭负济川心”两句,诗人自述未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内心充满愧疚,表达了对仕途追求与个人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我去位仍窃,君归山岂深”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地位与身份的反思,以及对友人选择归隐生活的羡慕与理解。最后,“风烟闽粤近,招隐好相寻”一句,诗人想象着与友人在靠近福建与广东的山水间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真挚向往。
兴安高隆崇,如屏围匼匝。
木兰今上林,岁岁行秋猎。
是惟极北峰,近天尺五嶪。
乾坤互开阖,云雾幻吐纳。
荔丹已垂实,松青未落叶。
晓寒欲轻裘,午暄仍细氎。
即景率可会,托兴亦多惬。
执役来诸藩,昼日每三接。
于焉示怀柔,宁云事威慑。
彭城夏孟阅河工,小设施救弊而已。
河高堤卑乏善策,伏秋大汛惟时矣。
南望无刻敢释心,生灵亿万所攸恃。
诘旦问有南来章,河臣限驰四百里。
唶哉此恐非佳音,启囊怵惕忙披视。
乃议曰脩治河疏,邮传原属遵吾旨。
楗茭惟固沙更刷,额庆吾民蒙佑祉。
自惊自致自复慰,近臣那易知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