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明日发,再宿皎公房。
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
草花黏露重,山色入春黄。
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孤舟明日发,再宿皎公房。
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
草花黏露重,山色入春黄。
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这首诗描绘了即将启程前往黄山,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孤舟明日发”,点明了旅程即将开始,孤舟象征着旅途的孤独与漂泊。次句“再宿皎公房”,暗示了今晚将在此处停留,为明天的出发做准备。“莫惜通宵坐”,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度最后一个夜晚的愿望,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悬知此别长”,预示了这次离别可能会长久,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
接下来,“草花黏露重”描绘了夜晚露水沾湿草花的景象,既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清冷,也暗喻了离别时的伤感。“山色入春黄”,则以山色的变化,暗示季节的更迭,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通过遥望丹台之上的明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而“心期一片霜”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未来旅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预想,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开始的旅程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知旅程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制就寒衣谁与将,长缝短线牵人肠。
寸丝极于寸心苦,借问傍人同寄与。
封裹频开仍覆视,一片慇勤心万里。
江南十月寒不禁,况我良人在辽水。
天寒雨雪阴山道,去日行装岂完好。
今将血泪与寒衣,寄向天涯何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