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柳·其三》
《柳·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片花飞似白头,为萍亦复逐风流。

银装筝子红牙拍,谁按杨枝不起愁。

(0)
鉴赏

此诗《柳(其三)》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情景,寓含着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哲思。

首句“一片花飞似白头”,以“花飞”比喻柳絮,将柳絮比作白发,形象地描绘出柳絮轻盈飘落的姿态,同时暗喻生命的短暂与岁月的流逝。柳絮如同白头老人般,虽已老去,却依然轻盈地在空中飞舞,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洒脱与自由。

次句“为萍亦复逐风流”,进一步描述柳絮随风飘荡的情景,如同浮萍一般,不问方向,随波逐流。这里不仅描绘了柳絮的动态美,也隐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后两句“银装筝子红牙拍,谁按杨枝不起愁”,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柳絮比作“筝子”,而“红牙拍”则象征着演奏者的手指,暗示柳絮在空中飘舞时的节奏感。同时,“杨枝”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哀愁或忧伤,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面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时内心的愁绪。然而,“不起愁”三字,又透露出诗人试图超越这种愁绪,寻求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絮飘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元符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赵德麟检校诸邑李方叔自酂来会中庐游灵溪寺观飞泉穷水所出涉龙潭遂至上洞寻火而入路穷乃回归息岩下岩洞泉潭前此未名尝见襄沔记郭璞游仙诗谓青溪道士鬼谷子所隐在义清县义清今其地也岩势天巧如观音大士所居潭抱石而曲泉悬级挂空若冲牙珩璜垂而有声遂名洞曰清溪岩曰补陀潭曰玉玦泉曰珠佩说之寄题四绝句·其三玉玦潭

大夫既授玦,捐之湘江中。

彼波到此潭,寂寂睡蛟龙。

(0)

喜鲁直还用前韵又再作·其一

多情杨畔儿,芙蓉生绕床。

旧屋君未归,蒲池已凄凉。

(0)

题长安赵氏园

长安池馆郁峥嵘,此地偏多客子情。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惊。

后生解识南山趣,先德元高戎夏声。

感时暂来添白发,南山曾见汉公卿。

(0)

和圆机题草虫

怒剑无烦起逐蝇,从教小物此冯陵。

礼加蛙臂何时用,书到蚕头几日能。

半是苔边徒有感,全收芋处肯生憎。

如椽大笔么么落,愤懑今人终拂膺。

(0)

有感

吏隐两非空百感,涂穷浪迹亦何哉。

波涛远引月华去,风雨常将月色来。

孤学有谁同慷慨,独愁无地重徘徊。

漫谈景德祥符际,几许辞源赋八哀。

(0)

赠柳三解·其一

莫道垂杨管别离,与春离别自依依。

若教兼有征人恨,只恐鸦儿不肯归。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