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跨马出,问俗周里廛。
不知我父老,欣欣何所欢。
儿童负藁秸,落日归柴关。
来岁知饱无,今岁足飘箪。
归来一长叹,当时不能餐。
搴茭何无策,乃更取民阛。
谁能夺彼食,以为能吏颜。
哀哀此瘅人,瘅人在我前。
时复跨马出,问俗周里廛。
不知我父老,欣欣何所欢。
儿童负藁秸,落日归柴关。
来岁知饱无,今岁足飘箪。
归来一长叹,当时不能餐。
搴茭何无策,乃更取民阛。
谁能夺彼食,以为能吏颜。
哀哀此瘅人,瘅人在我前。
这首清代杨维屏的诗《次韵寄和桂德山明府偶然作(其三)》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诗人骑马出行,探访民间疾苦,询问乡亲们的欢乐所在。他发现老人们并无太多欢愉,孩子们背着草料,傍晚归家,担忧来年的温饱问题。诗人感叹民生艰难,表达对百姓困苦的同情,质问为何官员们不采取措施解决粮食短缺,反而加重民众负担。最后,他对那些夺食以求政绩的官员表达了深深的哀怜和谴责。
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于公正治理的期待,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傍疏棂,又青灯素幌,照我影伶俜。
风戛玄扉,露漙幽草,秋容偏伴愁人。
珊枕畔、华胥路远,更蛩声、唧唧弄更声。
不耐繁喧,欲寻酣梦,梦却难成。
愁极本凭诗遣,劝莫寻秋梦,秋梦无凭。
天姥峰高,邯郸枕冷,方知梦也非真。
便暂许、随风飞去,待归来、依旧苦吟身。
空对半轮冰魄,一桁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