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闲来岁月频,荷锄方喜土膏匀。
连畦已放瑶簪露,覆地行看玉本新。
小摘登盘先饷客,晚炊当肉更宜人。
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
未觉闲来岁月频,荷锄方喜土膏匀。
连畦已放瑶簪露,覆地行看玉本新。
小摘登盘先饷客,晚炊当肉更宜人。
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
此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首句“未觉闲来岁月频”,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闲居,但并未感到时间流逝之快,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荷锄方喜土膏匀”一句,通过描述诗人手持锄头,为土地施肥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农事的热爱和喜悦。
“连畦已放瑶簪露,覆地行看玉本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蔬菜比作瑶簪和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蔬菜在露水滋润下生长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丰收的希望。接下来,“小摘登盘先饷客,晚炊当肉更宜人”两句,描述了诗人亲自采摘新鲜蔬菜供宾客享用,以及晚餐时以蔬菜为主食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自然食材的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却怜寂寞公仪子,拔尽园蔬不叹贫”两句,借用了《左传》中关于公仪休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公仪休不因清贫而放弃廉洁的高尚品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坚守节操、不为物欲所动的决心。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