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少连者,夫子笔之书。
谁谓东夷子,而于丧善居。
大连少连者,夫子笔之书。
谁谓东夷子,而于丧善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夷狄之孝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大连少连"为题,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东夷(古代对部分边远民族的统称)中人物大连和少连的不同评价。"大连"可能指的是行为或德行出众的人,而"少连"则相对较为欠缺。诗人以"夫子笔之书"暗示这是儒家学者的评判,认为大连的行为符合儒家的孝道标准,而少连在这方面显得不足,似乎并未能妥善地表现出孝顺的美德。
整首诗简洁明了,通过对比和暗示,揭示了诗人对于孝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期待,体现了儒家伦理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夷狄地区道德教育的关注和期待。
记得当年此夜,读书初倦,小阁知秋。
随意画栏小饮,月挂新钩。
喜新词、绣香题集,耽佳话、箫凤名楼。
最风流,小鬟低报,暖熨香裯。绸缪。
离披斜倚,玉山无力,欲去还愁。
戏问檀郎,醉乡何处觅温柔。
暗香迷、花间蝴蝶,清露滴、梦里蜉蝣。
尽迟留,三更梧雨,一枕飕飗。
红袖珍珠络。抱檀槽、归舟江树,碧天寥廓。
新曲翻从玉连琐,越显风流绰约。
小池上、蕤宾轻跃。
耳畔霓裳声断续,恐江州司马青衫薄。
那禁得,泪珠落。凤凰飞上鹍鸡索。
笑兴奴、空能拢捻,曹纲运拨。
圆腹龙香四弦里,铁骑刀枪间作。
看春笋、纤纤如削。
又风揭罗裙乍起,倚歌促酒依红幕。
似远嫁,归沙漠。
天涯回首。见满室伊威,一池杨柳。
窈窕文窗,重展画眉纤手。
并坐蜀罗帐底,说年来、别离长久。
千种相思消尽,紫玉箫双奏。悔从前、鹿鹿风尘走。
向月下花间,两眉空皱。今日相逢乐,比梦中畅否。
朱楼彩鸾同跨,便何异、结缡时候。
莫作长途虎兕,把鸳衾孤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