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项平父,居然受道姿。
自惭立达者,欲人人得知。
之子有至性,谦虚吾不疑。
畏利人称怯,避权时或嗤。
昔在四司僚,今乘千里车。
朱轮入抚境,为拜两贤祠。
两贤问为谁,崇仁与金溪。
其人死不亡,履地当思齐。
吾爱项平父,居然受道姿。
自惭立达者,欲人人得知。
之子有至性,谦虚吾不疑。
畏利人称怯,避权时或嗤。
昔在四司僚,今乘千里车。
朱轮入抚境,为拜两贤祠。
两贤问为谁,崇仁与金溪。
其人死不亡,履地当思齐。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赠予项精膳的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扬。诗人首先称赞项平父如同接受道家真谛般自然地具备高尚品德,他虽已显达但仍保持谦逊,不愿被人误解为追求名利。接着,诗人提到项精膳过去在官署中任职,如今升任抚州太守,乘坐华丽的马车,但他不忘前贤,特意去拜谒崇仁与金溪两位贤者的祠堂。最后,诗人强调这两位贤人的精神永存,人们应效仿他们的美德,视其为行为的楷模。整首诗以赞颂项精膳的道德风范和对先贤的敬仰为主题,体现了明代士大夫的道德追求和对官员德行的重视。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
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
水有远湖树,人今何处船。
青山各在眼,却望峡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