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促客行远,悠悠山路长。
南归当六月,复值此骄阳。
祝融秉炎火,清晓升扶桑。
流焰锻地精,兀兀驰涧冈。
篮舆如入焙,坐席似探汤。
睛瞳熨不醒,背汗雨洋洋。
否闷几至死,忍渴尚傍徨。
愿借万里云,蔚蔚排穹苍。
护彼三足乌,潜行天中央。
继之以冷风,淅淅吹衣裳。
岂独一身轻,与物共清凉。
促促客行远,悠悠山路长。
南归当六月,复值此骄阳。
祝融秉炎火,清晓升扶桑。
流焰锻地精,兀兀驰涧冈。
篮舆如入焙,坐席似探汤。
睛瞳熨不醒,背汗雨洋洋。
否闷几至死,忍渴尚傍徨。
愿借万里云,蔚蔚排穹苍。
护彼三足乌,潜行天中央。
继之以冷风,淅淅吹衣裳。
岂独一身轻,与物共清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行旅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个意象和比喻来表达酷热难耐的情境。开篇“促促客行远,悠悠山路长”两句,设定了一种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旅途中的焦虑与道路的漫长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南归当六月,复值此骄阳”表达了诗人对于夏日炎热的不满和无奈。
“祝融秉炎火,清晓升扶桑”中的“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火神,而“秉炎火”则形象地描绘出烈日如同火焰一般炙烤大地。紧接着,“流焰锻地精,兀兀驰涧冈”用锻造金属的热度比喻太阳的高温和强烈。
“篮舆如入焙,坐席似探汤”两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在炎热中行走的苦况,仿佛坐在沸腾的水中一般。随后的“睛瞳熨不醒,背汗雨洋洋”展示了酷热带来的疲惫和汗水如溪流。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仍旧保持着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欣赏。通过“愿借万里云,蔚蔚排穹苍”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凉爽天气的向往,以及希望能从广阔的云海中找到慰藉。
接下来的“护彼三足乌,潜行天中央。继之以冷风,淅淅吹衣裳”则展现了对自然界中生灵的关怀和对凉风的渴望。在这里,“三足乌”是古代神话中的鸟类,能在太阳中飞翔而不受灼伤,而“潜行天中央”则形象地描绘出这只神鸟仿佛能穿梭于天空之中。最后一句“岂独一身轻,与物共清凉”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在炎热中寻求的一丝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夏日酷热给人带来的不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清凉天气的向往。
置身青云顶,举步凌峥嵘。
木脱棱角出,路断略彴横。
架木半欲颓,动摇轰有声。
手攫藤枝软,足踏松根轻。
回风入绝涧,琴筑相和鸣。
岭猿下取饮,见人却数惊。
默念垂堂戒,忧来纷填膺。
到驿聊取适,未敢询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