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七首·其五》
《感兴七首·其五》全文
元 / 陈高   形式: 古风

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

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

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

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

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

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

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

年年去射策,临老犹儒冠。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高的《感兴七首(其五)》描绘了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差异,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界限与个人际遇的复杂性。

诗的前四句“客从北方来,少年美容颜。绣衣白玉带,骏马黄金鞍。”描绘了一个来自北方、年轻英俊的贵族青年形象。他身着华丽的绣衣,腰系白玉带,骑乘着装饰着黄金鞍的骏马,展现出一种豪迈不羁的风度。这四句通过服饰和坐骑的描写,凸显了这位青年的尊贵身份和非凡气质。

接下来的两句“捧鞭揖豪右,意气轻丘山。”进一步刻画了这位青年的行事风格。他手持马鞭,向权贵行礼,表现出对权势的尊重,但同时又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对待山岳般的困难,暗示了他的自信与豁达。

“自云金张冑,祖父皆朱幡。”这两句揭示了这位青年的家族背景。他声称自己是金张氏家族的后裔,祖辈都是显赫的官员,这不仅强调了他的出身高贵,也预示了他可能拥有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地位。

“不用识文字,二十为高官。”这一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凭借家族背景和关系,无需具备专业知识或能力,就能获得高位。这反映了元代社会中贵族特权和世袭制度的盛行。

“市人共咨嗟,夹道纷骈观。”描述了这位青年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他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惊叹和围观,反映出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最后,“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年去射策,临老犹儒冠。”将话题转向了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他们生活在狭窄的巷子里,埋头于书籍之中,年复一年地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与那位来自北方的贵族青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境遇,深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阶级分化、权力与知识的不平等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性。它不仅是一幅社会风俗画,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作者介绍

陈高
朝代:元   字:子上   号:不系舟渔者   籍贯:元温州平阳   生辰:1315—1367

(1315—1367)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猜你喜欢

题福建吴布政竹石图

家住鄞江上,作藩闽海涯。

旬宣有馀暇,公退足委蛇。

竹秉岁寒操,石含大古姿。

高斋坐相对,无忘武公诗。

(0)

伯阳新辟斗室有诗见示用韵奉和·其二

閒居植兰芷,绕屋似沅江。

香露浮侵席,光风动满窗。

调琴元少并,摛赋更无双。

来此皆心醉,何须倒玉缸。

(0)

赠澹庵杨公展墓诗·其一

东风吹大河,河水日夜流。

严装逝将归,祖送河上头。

故乡六千里,迢遥望荆州。

违别岁年远,耿耿桑梓忧。

恭承当宁命,去去无淹留。

焉知同袍者,临分意绸缪。

(0)

玄默斋诗

至道本无为,达人识其原。

静居玩群化,通复皆自然。

物理谐妙契,缅邈适大观。

怀中老聃书,置之已忘言。

冲澹颐性灵,寂寞卧云山。

松柏荫庭外,众卉罗松边。

聊以验气序,随时乐吾天。

余始识其人,翩翩复高骞。

何当往从之,俱游象帝先。

(0)

王孟安笔花轩·其三

当代中书海内传,尚论勋业不论钱。

赠公凭写天人策,肯逐扬雄浪草玄。

(0)

送彝训兼问讯子勤·其三

故人为郡端溪上,前月书来叹索居。

同是贞元旧供奉,因君更问近何如。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