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本无为,达人识其原。
静居玩群化,通复皆自然。
物理谐妙契,缅邈适大观。
怀中老聃书,置之已忘言。
冲澹颐性灵,寂寞卧云山。
松柏荫庭外,众卉罗松边。
聊以验气序,随时乐吾天。
余始识其人,翩翩复高骞。
何当往从之,俱游象帝先。
至道本无为,达人识其原。
静居玩群化,通复皆自然。
物理谐妙契,缅邈适大观。
怀中老聃书,置之已忘言。
冲澹颐性灵,寂寞卧云山。
松柏荫庭外,众卉罗松边。
聊以验气序,随时乐吾天。
余始识其人,翩翩复高骞。
何当往从之,俱游象帝先。
这首《玄默斋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体现了其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与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中开篇“至道本无为,达人识其原”,点明了主旨——至高的道理在于无为而治,只有通达之人方能领悟其根源。接着“静居玩群化,通复皆自然”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通过观察万物的变化,认识到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物理谐妙契,缅邈适大观”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法则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观的赞叹。诗人将自己比作怀揣老子书籍的老者,表示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同时“置之已忘言”则表明了在道家哲学的浸润下,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悟。
“冲澹颐性灵,寂寞卧云山”描绘了诗人追求的精神状态——淡泊名利,心灵得到滋养,独自一人隐居于云雾缭绕的山中,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这种生活状态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自由。
“松柏荫庭外,众卉罗松边”通过描写庭院外的松柏和周围的花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不失肃穆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和谐。
“聊以验气序,随时乐吾天”表达了诗人随季节变化而调整生活节奏,乐享自然赋予的每一个时刻,体现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最后,“余始识其人,翩翩复高骞。何当往从之,俱游象帝先”则是对理想中的高人志士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够追随其后,一同探索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山巃嵷兮白云,云冥冥兮高山。
若有人兮居其閒,超逍遥兮盘桓。
芸栌兮菌桷,罗橘柚兮为堂,涂予室兮枫香。
揽葛藟兮为帷,虈蕶杂兮佩帏。
穹岫兮玄崖,瀑流兮相豗,皎积雪兮奔雷。
攒林杳其蔽日兮,挂飞猱之清哀。
云中之君兮骑白鹿,山灵缤兮下空谷,风萧萧兮灌木。
云山兮幽幽,羌踯躅兮夷犹。
惆怅兮余怀,非夫君兮谁思。
投余簪兮太息,从夫君兮归来。
昏昏醉睡慵朝起,日日柴门待暖开。
春至任从花鸟笑,客来还仗酒樽陪。
移舟动觅依江柳,策杖时能访早梅。
忽忆使君联骑出,此时乘兴几衔杯。
屋上三日留乾雪,添得人间讶奇绝。
不须待伴窘风雨,只要呈祥了时节。
小儿戏拾疑是花,舞低婆娑最堪誇。
最堪誇处渐堆积,生寒到骨思归家。
大雅不作诗格变,只今知谁传妙手。
既爱虚飘状风云,又爱雕锼杯杞柳。
半生于此寓吾身,晓吟夕锻苦用心。
可怜汩汩逐外物,未免渐渐亏天真。
我今久已乾面唾,闭门政要深自坐。
春来织柳莺弄声,秋至凋叶蛩相和。
床头一卷古人诗,疾读缓读莫相疑。
君不见口耳之学求宗派,不问血脉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