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
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
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
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
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咏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变化和人生态度的深刻感悟。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自觉不如今,人言不如昔。" 这几句描绘了诗人的职位变迁,从低级官员到中级官员的晋升,外界对其评价的变化,以及诗人自己对于现状的肯定和对过去的反思。
"昔虽居近密,终日多忧惕。有诗不敢吟,有酒不敢吃。" 这里透露出在权力中心的压抑和束缚,即便是在较为亲近权力的位置,也充满了担忧和顾虑,连发挥个人爱好如吟诵诗歌、饮酒享乐都不自由。
"今虽在疏远,竟岁无牵役。饱食坐终朝,长歌醉通夕。" 这几句则描写了脱离了权力中心后的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可以尽情享受简单而快乐的日常。
最后两句"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所以见道人,观心不观迹。" 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强调了珍惜时光、追求内心平和与快乐,以及深刻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白居易深邃的人生观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
风雨初经社。子规声里春光谢。
最是无情,零落尽、蔷薇一架。
况我今年,憔悴幽窗下。人尽怪、诗酒消声价。
向药炉经卷,忘却莺窗柳榭。万事收心也。
粉痕犹在香罗帕。恨月愁花,争信道、如今都罢。
空忆前身,便面章台马。因自来、禁得心肠怕。
纵遇歌逢酒,但说京都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