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杨廷秀左司见赠》
《次韵杨廷秀左司见赠》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愿得诚斋句,铭心秪旧尝。

一朝三昧手,五字百般香。

弦绝今何苦,衣传拟自强。

草玄非近效,举世漫匆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yángtíngxiùzuǒjiànzèng
sòng / zhāng

yuànchéngzhāimíngxīnzhījiùcháng

cháosānmèishǒubǎichuánxiāng

xiánjuéjīnchuánqiáng

cǎoxuánfēijìnxiàoshìmàncōngmáng

翻译
希望能得到诚斋先生的诗句,让它们深深印在心中,只求曾经品味过。
一旦领悟到诗中的深意,即使是五个字的句子也能散发出无尽的韵味。
现在琴弦已断,何必再苦苦追寻,或许通过衣物传承也是一种力量。
研习玄学并非短期能见成效,世间众人忙碌慌张,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注释
诚斋:指宋代诗人杨万里,号诚斋。
铭心:铭记在心,深深记住。
秪:只。
旧尝:曾经品味过。
三昧手:指诗人创作时的灵感和技巧。
五字:五个字的句子,简短而意味深长。
百般香:形容语言富有诗意,韵味无穷。
弦绝:琴弦断,比喻失去某种依托或灵感。
何苦:何必如此辛苦。
衣传:通过衣物等物质形式传承文化或精神。
草玄:泛指研究深奥的学问,如道教经典《道德经》。
非近效:不是立即可见的效果,需要长期积累。
匆忙:世人忙于世俗事务,显得急躁不安。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镃所作,名为《次韵杨廷秀左司见赠》。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对友人杨廷秀的赞赏之情,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

首句“愿得诚斋句”表明了作者对于朋友书法作品的渴望和欣赏,"诚斋"应是指杨廷秀的书房或别号。接着,“铭心秪旧尝”则描绘出作者在品味这些书法作品时的心境,既有对古人艺术的敬仰,也有个人情感上的寄托。

第三句“一朝三昧手”形容杨廷秀书法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五字百般香"则是对其书法之美的高度赞誉,每一个字都能散发出不同的韵味和魅力。

然而,诗人的心中也有一丝哀愁,表现在“弦绝今何苦”一句,这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自己无法达到杨廷秀那样的艺术境界的无奈或者自嘲。紧接着,“衣传拟自强”则显示出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现状有所感慨,但依然保持着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和自我激励的心态。

最后两句“草玄非近效,举世漫匆忙”则是对当时社会浮躁、急功近利之风的批评。"草玄"可能指的是草书,而"非近效"意味着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追求即时的效果或流行;而"举世漫匆忙"则描绘出人们都在追逐名利,缺乏真正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是作者对友人书法技艺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自我期许与挑战,以及对于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诸将五首·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0)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0)

阳关词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0)

寄劝俗兄弟二首·其一

同气连枝本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0)

南湖晚秋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0)

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