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倒新篘,明月来相对。
醉忘花影重,却疑月影碎。
花下倒新篘,明月来相对。
醉忘花影重,却疑月影碎。
这首诗名为《独酌》,是明代诗人余继登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自饮酒时的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致的融合。
“花下倒新篘”,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花丛中品尝新酿的美酒的场景。新篘,即新酿的酒,此处不仅指酒的清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花下的环境,为这顿美酒增添了几分浪漫与雅致。
“明月来相对”,则将自然界的月亮引入了诗人的饮酒场景中。明月不仅是夜晚的光源,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它与诗人相对而坐,仿佛是诗人心中的一份寄托,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醉忘花影重”,当诗人沉浸在酒香与月光之中时,他忘记了周围环境的细节,如花影的重叠。这种状态,既是对酒醉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入揭示。在醉意中,诗人的心灵得以释放,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却疑月影碎”,最后两句,诗人从醉态中回过神来,发现月影似乎破碎了。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反映了诗人情绪的波动与变化。月影的破碎,或许是他内心情感的投射,或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反思。
整体而言,《独酌》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自饮酒时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哲思,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禹门西面逐飘蓬,忽喜仙都得入踪。
贾氏许频趋季虎,荀家因敢谒头龙。
手扶日月重轮起,数是乾坤正气钟。
五色笔驱神出没,八花塼接帝从容。
诗酬御制风骚古,论似人情鼎鼐浓。
岂有地能先凤掖,别无山更胜鳌峰。
攀鸿日浅魂飞越,为鲤年深势噞喁。
泽国雨荒三径草,秦关雪折一枝筇。
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愿向明朝荐幽滞,免教号泣触登庸。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