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涧过西复到东,山楼小坐韵松风。
大都几折山蹊耳,变态烟云迥不同。
甘涧过西复到东,山楼小坐韵松风。
大都几折山蹊耳,变态烟云迥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东甘涧的自然景观中,通过对山涧、山楼、松风以及变幻莫测的烟云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多变。
首句“甘涧过西复到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行走在甘涧中的路径,从西至东,既表达了行走的方向,也暗示了旅程的延伸和探索的意味。甘涧,作为诗中的主要背景,不仅提供了行走的路径,也象征着自然界的纯净与宁静。
接着,“山楼小坐韵松风”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山楼,诗人在这里稍作停留,倾听松林间的微风轻拂,感受自然之声的和谐与宁静。这里的“韵”字,不仅指出了松风的节奏感,也暗含了诗人内心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共鸣。
“大都几折山蹊耳,变态烟云迥不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山涧的曲折路径比作是自然界的曲折之路,而“变态烟云迥不同”则生动地描绘了天空中云雾变化无穷、各具特色的景象。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幻莫测之美的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问汝贪嗔痴,家住在何处。
我今要与汝,各各分头去。
好好细思量,免被他官府。
大者名为贪,养得二舍弟。
三郎都一处,日夜共活计。
令汝家户大,使汝善调制。
子今苦厌我,我与子发誓。
一要子自知,二要子依例。
三要当处生,四要欢喜偈。
与汝善和同,一一无凡秽。
一觉一切了,何须去烦翳。
我是诸佛母,十方及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