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
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
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
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
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
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
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此诗《谒李忠简公祠》由明代诗人陈迁所作,通过对李忠简公祠的描绘与追忆,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之情。诗中以“名贤祠傍海东湄”开篇,点出祠堂的位置,位于海边,暗示了李忠简公的功绩与海防相关。接着,“尸祝分明奕世思”一句,表达了后人对李忠简公的怀念与祭祀之情,寓意其德行与功绩世代流传。
“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两句,通过描述李忠简公曾上疏皇帝并留下深刻印象,以及皇帝对其归乡时的赠诗,展现了他与朝廷的密切关系和受到的尊崇。这种官场上的互动,也反映了李忠简公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则进一步强调了李忠简公的文采与政绩,即使在他去世后,他的著作仍被保护传承,而他的丰功伟绩也被镌刻在石碑上,供后人瞻仰。这不仅体现了对李忠简公个人成就的认可,也象征着其精神与事迹将永垂不朽。
最后,“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以自然景象作为比喻,将李忠简公的形象与精神状态相联系,即使在祠堂内,阳光照耀如同他在朝堂上端笏站立时的威严与正直。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李忠简公的品格,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后人能继承并发扬他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李忠简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主题。
秋风何萧萧,木叶纷以飞。
时序忽已更,缅彼百卉腓。
出步空庭前,残阳明短扉。
俯仰空踟躇,悠然有所思。
故人久行役,乃在天之涯。
忆昔大河边,行色共悽悽。
接谈倾盖间,遂订白首期。
空山项王坟,荒草荀令碑。
白杨啸晚风,其声亦何悲。
与子话平生,泣下各沾衣。
旅食黄金台,两度伤别离。
子乃化鹏去,我还趋庭帏。
音问一以隔,闻入三秦畿。
西北气候早,七月黄沙吹。
帷幕多凉风,夜深镫火微。
愿言思故人,弹铗歌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