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因楚石藏主待谒翘仰高谊赋寄此诗》
《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因楚石藏主待谒翘仰高谊赋寄此诗》全文
元 / 虞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乔木千章万壑秋,使君清兴在危楼。

星沈夜水神鱼化,霜落寒汀宿雁留。

红袖乌丝酣楚客,画屏银烛看吴钩。

不知肯著枯藤杖,采采芙蓉涉远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乔木千章万壑秋,使君清兴在危楼”描绘了秋天里,高耸入云的树木遍布千章万壑,使君(这里指诗人)在高楼之上,心境清明,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这如画的秋景。这里的“危楼”不仅指物理上的高度,也象征着诗人精神上的高远境界。

颔联“星沈夜水神鱼化,霜落寒汀宿雁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深邃。星星沉入了夜色中的水面,仿佛与水中的神鱼融为一体;霜降之后,寒冷的河滩上,大雁栖息,留下了一片寂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颈联“红袖乌丝酣楚客,画屏银烛看吴钩”则转而描绘了人的情态。红袖女子与乌丝(可能指的是男子的服饰)相会,楚客(泛指古代楚地的文人)在宴会上畅饮,享受着歌舞升平的欢乐。同时,画屏前的银烛映照下,有人在观赏吴钩(古代的一种长柄刀),暗示着宴会中既有欢愉也有深沉的思考。这一联通过人物活动,增添了诗歌的人文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品味。

尾联“不知肯著枯藤杖,采采芙蓉涉远洲”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期待。枯藤杖象征着旅途的艰辛,而“采采芙蓉涉远洲”则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去往更广阔天地的愿望。同时,这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希望朋友能共赴远方,共享这份自由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穿插人物活动,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虞集

虞集
朝代:元   字:伯生   号:道园   生辰:1272~1348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猜你喜欢

广和居题壁·其二

一堂二代作乾爷,喜气重重出一家。

照例自然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

岐王宅里开新样,江令归来有旧衙。

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

(0)

海藏楼杂诗·其六

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

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

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

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

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

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

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

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

(0)

六月三日大雨后诣局

短檐竟夕意难平,侵晓蓝舆绕水行。

日气含云迷远岫,风头带雨过高城。

谋乖举国天方醉,岁恶缘江众易惊。

叵耐放晴终未定,坐闻蛙黾满城鸣。

(0)

夜坐

微闻花气夜沉沉,入世何人觉病深。

残月渐移成曙色,寒风忽起结层阴。

悲欢自造原无事,醒醉相望各有心。

还向纸窗寻我相,一灯明灭去来今。

(0)

再题方丈壁

高树一蝉催晚晴,去年同汝听秋声。

离愁不入华严界,立向西风却又生。

(0)

感旧诗·其二

谁举驺虞解事幡,少留灵琐望千门。

尧城近似苍梧远,一酬长星酒尚温。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