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檐竟夕意难平,侵晓蓝舆绕水行。
日气含云迷远岫,风头带雨过高城。
谋乖举国天方醉,岁恶缘江众易惊。
叵耐放晴终未定,坐闻蛙黾满城鸣。
短檐竟夕意难平,侵晓蓝舆绕水行。
日气含云迷远岫,风头带雨过高城。
谋乖举国天方醉,岁恶缘江众易惊。
叵耐放晴终未定,坐闻蛙黾满城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孝胥在大雨过后的六月三日,心情难以平静地前往官署的经历。"短檐竟夕意难平",短短的屋檐下,诗人整夜思绪纷扰;黎明时分,他乘着蓝舆(古代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沿着河岸前行,"侵晓蓝舆绕水行",画面宁静而略带忧郁。
"日气含云迷远岫",透过云层,太阳的光线模糊了远处的山峦,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氛围;"风头带雨过高城",风雨过后,微风吹过,似乎还带着湿润的气息吹过高高的城墙。这两句写出了雨后天气的变幻和诗人所处环境的潮湿。
"谋乖举国天方醉,岁恶缘江众易惊",诗人感叹国家局势动荡,人们因年景不好和江边的洪水而心生恐慌。"叵耐放晴终未定",表达了对天气变化无常的无奈,明明雨过天晴的希望尚未稳定。最后,"坐闻蛙黾满城鸣",以蛙声嘈杂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风雨变幻和时局动荡时的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