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
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
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
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
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
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
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
游眺暂萧疏,沉吟反羁束。
斋祠奉简书,尸素惭微禄。
日暮闻幽禽,眷此林下宿。
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
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
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
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
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
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
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
游眺暂萧疏,沉吟反羁束。
斋祠奉简书,尸素惭微禄。
日暮闻幽禽,眷此林下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开篇即以壮丽的山水画面吸引读者,山峦连绵映照在平静的湖面上,诗人的目光游移不定,显得心旷神怡。
“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接下来,诗人乘坐简陋的车辆,在初晴的阳光下缓缓行进,每一步都在湖岸上转折,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人仿佛能听到波光粼粼的声音。
“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诗中的自然景观层次分明,早晨的薄雾缭绕在树林中,阳光透过树梢,温暖而又柔和地照进幽深的山谷。
“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诗人提及一座荒废了很久的寺庙,以及远古留下的图画隐藏于山之腹,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随后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樵夫牧童的身影在田间出现,而年迈时分的稻谷已经成熟,这是对农耕生活的一种赞美。
“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诗中的湖岸蜿蜒曲折,小船停靠其旁,水鸟在潭中嬉戏,显示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诗人面对着连绵不绝的山脊,回首时又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原,这样的视角转换,让读者也跟随诗人的脚步游历于这片美丽的自然之中。
“游眺暂萧疏,沉吟反羁束。”在短暂的闲适与思考中,诗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又深邃。
“斋祠奉简书,尸素惭微禄。”这里展示了诗人的谦逊与感恩之情,他在简单的居所中阅读着古籍,对自己微薄的福祉感到愧疚。
“日暮闻幽禽,眷此林下宿。”随着夜幕降临,远处传来了鸟儿归巢的声音,诗人决定留宿于这片树林之下,这样的结尾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淡定与满足。
稽古有嘉言,逸欲戒谆谆。
大圣若重瞳,禹益犹互陈。
阿衡佐商嗣,风愆竟勿循。
恳恳周太保,旅獒却来宾。
敬观无逸图,有邦万世珍。
夫何事荒怠,此道未遑询。
飘飘夹林赏,艳艳闾须春。
岂有鸱鸮智,将同燕雀伦。
在古垂明鉴,休迷覆车尘。
支颐顾衷曲,期不负儒绅。
嗟彼一心微,纷纷众欲并。
所以古哲人,惕然事箴警。
自新若盘铭,常使目在炳。
楹杖与剑矛,丹书更肃整。
稷庙铸金人,三缄贵深省。
式观鲁欹器,持盈未堪骋。
亦有睿圣公,年耄心愈儆。
旅贲瞽史徒,交戒幸无眚。
顾惟理与义,涵养见真境。
心正意亦诚,允矣前脩并。
《述古》【明·李贤(原德)】稽古有嘉言,逸欲戒谆谆。大圣若重瞳,禹益犹互陈。阿衡佐商嗣,风愆竟勿循。恳恳周太保,旅獒却来宾。敬观无逸图,有邦万世珍。夫何事荒怠,此道未遑询。飘飘夹林赏,艳艳闾须春。岂有鸱鸮智,将同燕雀伦。在古垂明鉴,休迷覆车尘。支颐顾衷曲,期不负儒绅。嗟彼一心微,纷纷众欲并。所以古哲人,惕然事箴警。自新若盘铭,常使目在炳。楹杖与剑矛,丹书更肃整。稷庙铸金人,三缄贵深省。式观鲁欹器,持盈未堪骋。亦有睿圣公,年耄心愈儆。旅贲瞽史徒,交戒幸无眚。顾惟理与义,涵养见真境。心正意亦诚,允矣前脩并。
https://shici.929r.com/shici/jGZNjDyb.html
春满梁园,韶光媚、盛开桃李。
清明过、数他花信,只今馀几。
有客携书还故里,画船且向沙头舣。
问此行、归去甚时来,明年里。征帆挂,离歌起。
杯易尽,情难己。羡君家贤弟,列官风纪。
更道翁能敦友爱,连枝同气称双美。
想细君、笑听鹊声喧,门频倚。